鄭老太醫則略顯穩重,問道
“閣主,病案上記載如果沒錯的話,這孩子今年才3歲多吧?這些瘋傳的白話故事,都是這個孩子寫的嗎?”
父親王書禮鄭重的點了點頭,
“的確是小女的拙作,感謝各位不棄,她也是自己隨便寫,文筆還稚嫩。”
接下來鄭家的3三個醫者,身份轉變成了書迷。甚至小藥童鄭炎,把近來已經賣瘋了的幾本書說給王家人聽。
直到此時,王家父子才知道,王瑾儀已經成了市井文學界的知名作者。
因為白話故事的熱賣,市井早有人傳言,這些書都是王家門裡的公子創作的。為此,又推動了一波兒話本子的熱銷。
這是王家人第一次感受到王瑾儀白話小說的影響力。
也讓王家父子兩代純文人感到震驚。市井文學的影響之廣泛。
隻是出於禮貌,並沒有過分的表示出太多驚喜。
不過,上到像鄭老太醫這樣,已經年過花甲的老者,下至鄭炎這樣的稚童,均囊括在白話故事的受眾之中。
而鄭老太醫則對《俠客行》津津樂道,甚是推崇,還極沒眼色地,給王閣主背了一段兒《俠客行》的開篇詞。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這是怎樣的心胸呀,有著深藏功名的氣魄。這還隻是個小孩子,長大了還了得。”
王瑾儀的家屬們擔心著病重的孩子的病情,還得應付一堆書民迷們發自內心的讚歎。
鄭郎中還算冷靜,注意到一個現實問題,問道,
“閣主,小姐已經啟蒙了?”
家裡孩子讀書本沒有什麼需要遮掩,實話實說,祖父肯定地道
“孩子隻是跟著兒媳學了一些。”
小鄭炎插話了,
“小姐,開蒙就能寫文章了?”
王書禮接話回答
“不是,她學過了《論語》、《中庸》和《孟子》,現在對圍棋又非常迷戀。
每天不比進學的學子們輕鬆。”
鄭老太醫忽然頓悟了,好像找到了病根。
“會不會是學業過重,導致孩子壓力過大造成的現在這種狀態呢?!”
王家父子聽著這種判斷,祖父和父親都覺得這是沒見過王瑾儀讀書的人,才會有這些亂判。
可又沒有必要炫耀自家孩子的聰慧,隻是簡單的否定。
“不會,她極愛讀書,不會覺得是負擔,更不會因此產生壓力,這個您儘可放心,不會的。”
至此,對王瑾儀的病根探討無果而終。
下人們從廣濟堂配藥回來,小藥童鄭炎跟去指導熬藥,
“藥引子要先在藥罐兒中煎製一下,待到藥性熬出了才加全藥!”
鄭炎給朱玉講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