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日各家各戶相互拜年。小孩子們拿了個草編的小袋子成群結隊,挨家挨戶拜年拿果子。十幾戶人家一會子就走完了。
各人的袋子裡也有果子、瓜子、甜櫧、米花糖、炒豆子之類的小食,有的人家有炒麻子之類的,小孩子們也可得幾顆,不過大多數是自炸的果子,好吃的都留著給自家孩子吃。
初三後又要去各家親戚拜年。何氏回娘家拜年,這還是沒有唱社戲的時候。一直到元宵過了才算年畢,但大多數人家初五六拜完年就開始在田間地頭堆肥了。
立春時,又要響一掛鞭炮,為的是把猛獸嚇跑。這天,各裡正還要去街上看打春牛,帶點泥土回來分給各家撒在田裡,以占本年豐收。
元宵時一家人都要吃糯米粉做的元宵,晚上要在家門口掛上兩盞燈籠。村裡人家大多是楮紙糊的白燈籠,也有少數幾家掛紅燈籠的。
上村隻有一對少獅,沒有龍。村子裡的年輕人舞著少獅先在祠堂前獻了技,再繞村子轉一圈,在每家門口都停一下,作幾個揖說幾句吉祥話以示慶賀。
這時各家的當家人就站在門口回禮,主婦則端著果子籮筐給舞獅的年輕人們分發。
孩子們拿著自製的燈籠在獅子邊歡呼跳躍,不時燃一個撿來的落單炮。
如果跟附近的村子提前說好了,還可以請舞龍隊過來在祠堂前舞一段,供村上熱鬨熱鬨。
等元宵一過,不管什麼人都沒理由不事生產了。俗話道“手停口停”,就算是男子停了,婦女們也不能停,家裡的豬牛雞鴨都要喂呢。再不濟,平時要紡紗績麻,碰到晴天,還要趕時上漿。
二月二以後,天氣早已回暖,草芽也長出幾分長了。驚蟄日以石灰遍灑牆戶以避蟲蟻。
春社日一般要殺一頭豬,由各戶分攤出錢購買,用豬頭祭李姓公公,這是本地的土地神,大約是唐時的李靖吧。剩下的則按戶分掉。祭後的豬頭通常跟豬下水、大骨頭、灌腸一起做成殺豬菜,供全村人在祠堂聚餐食用。
此後,要把秧田頭堆的糞灰分彆挑到田裡撒好,撒石灰和茶枯粉殺蟲後犁耙。一般的田要三犁三耙,也有四犁四耙的,完後水浸著等穀雨撒穀種。
地或犁或挖,也是要細細地將土坷垃拍碎。桑要上肥刮蟥。
等犁好耙好秧田後,田地裡的田菜老得差不多,結了小籽時,把葉子砍下喂豬,剩下的連棵砍掉,踩在水田裡謂踩青,其實就是做青肥。
清明時家家在門前掛柳枝,女子們戴柳球,又合村大小入祠堂祭祖,祭後分食祭品。各家又到祖墳上砍樹割草,燃紙點炮地掛掃墓祭。
穀雨前浸種,在撒了稻種後,到三月蠶蟻出,女子們就要急著養蠶,忙一個月後收了蠶繭便急著繅絲,日子便到了小滿。
此時春麥黃熟,合家收麥,再犁田撥秧插秧。天開一家一直忙了十幾天才把田都插好。地裡又要種豆、種麥、種芝麻,又是忙了十幾天。
這月的晴天為龍曬衣,各家都把箱櫃中放著的被子冬衣拿出來晾曬。
秧苗種下幾天到半個月左右要施肥耘田,時間便到了端午時節。天開一家自然是又賣楊梅又耘田,忙得腳不沾地。
恰巧五月初四這天,何生貴帶了粽子和一包自配好的藥來看女兒。
天開帶著堯壽去了午田鋪賣楊梅,禹壽還在田裡。
張氏先叫何氏端了瓜子請親家坐了,自己拿了竹竿到楊梅樹打了半籃楊梅,又把兒子叫了回來。何氏已經在井邊剖魚洗菜了。
禹壽進屋後叉手唱了個喏,才洗手坐下。黃氏正陪著何生貴說著話。
何生貴先是問了下農活做完了沒有,才道“我自配了點藥,想著女仔就要生了,外加天氣暑熱,這些藥又用得上。你好生收著。”禹壽忙接過答應了。
張氏淘了米,準備煮乾飯。等何氏回來後,才切肉砍魚炒菜。一個粉蒸肉、一個紅燒魚、一個韭菜炒蛋、一個炒菜苔,在平時算是大菜了。
禹壽取出自釀的糝子酒熱了,請何生貴吃了。待何生貴走時,又送了一兜楊梅、一包鹽。
到了端午,因何氏肚子已大,便沒有去看賽龍舟。隻天開帶著堯壽、黃氏、張氏去街上賣楊梅時順帶看了。
到了月底,何氏的肚子開始疼一陣緊一陣。黃氏和張氏依照過來人的經驗知道這是要生了,開始忙活起來。
張氏把之前織的細麻布和細棉布水洗後細細捶了,曬乾、揉軟,裁好縫成嬰兒穿的天衣。把以前留下的尿布,及不用的爛衣裳剪成片片,縫成整齊的片兒,用開水煮了後,洗淨掛在太陽下曝曬。
還裁了兩塊四尺見方的紅布,裡麵絮上彈鬆了的棉花,做了個小被子。
這時,何氏也攢了上百顆雞蛋了,積了好幾擔乾柴,坐月子不怕沒雞蛋吃。
進了六月,到初八時,何氏的肚子越來越疼,隻能躺在床上等著。鄉村人家沒有多餘的房舍,隻是在本來住著的房間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