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爹跟婆婆因為她吵了一架又和好的事情,張欣當然是不知道的。
更不知道婆婆給加持了助力,把女醫這事也給過了明路,讓幺娘成了半個王府中的人,省了她後麵一係列的溫水煮青蛙。
她把給婆婆看病這單心事了了,就把趙氏叫過來開始一個一個的清點自己鋪子。
“茶樓,飯館這些都沒什麼特彆的,這會城裡挺安逸的。大南邊來的商賈多了,金陵的人少了。”
“讓小二留意著金陵的人說些什麼。”
“好的。幺娘的醫館也少了些收入,因著不是天天開門的過。”
“幺娘的大姐兒能接,就讓大姐兒掌著,等入了三伏,幺娘要天天進府裡來。”
“是,二姐兒也還行,兩個替換著來吧。糧茶鋪子跟以前一樣,這會商隊應該在半路上。”
“嗯,還是那句話,卡著數,彆太大,彆太小。”
趙氏把小事都說完,最後隻做總結性的彙報,張欣也把後續她需要趙氏做的交代下去,最後才到了這半年鋪子裡的進賬。
“還是五石糧食換二百斤鹽麼?茶呢?”
張欣掃了一眼趙氏賬冊中的總進項,不足四位數。
皇祖父建朝沒多久,因山西等邊地急需軍糧,朝廷就開始招募商人輸糧換取鹽引,憑引領鹽,運銷於指定地區,稱為開中。
到了洪武四年,這事就成了定例,叫“中鹽例”,規定五石糧食可向朝廷換取二百斤的鹽引。
後來還陸續實行了納鈔中鹽法、納馬中鹽法、納鐵中鹽法及納米中茶法、中茶易馬法等。
現在她的糧茶鋪子,一直在做的就是這個。
幾個鋪子聯合起來組織商隊運了糧食跟茶葉還有一些雜物去邊地。
糧食跟茶葉換鹽引。
雜物則在當地賣了,再倒騰一些燕地沒有的東西回來。
整個規模並沒有做得太大,就這麼不起眼不招人的,在燕地也算是立得很穩當。
每間鋪子都掙錢,但又掙得不太多。
“是,來往熟了,倒也不會缺斤少兩。茶也是一樣的,這兩年雨水多,茶園出的茶葉少了一成。”
趙氏原是隻在屋裡打轉的人,這一年倒是變了不少,說話乾脆利落,也格外神采飛揚。
“糧食我就暫時不動了,茶這邊,我有些彆的主意。”
張欣說著,示意挽袖。
“真香,木樨花的味,是上次我給姐兒送過來的那個木樨花弄的?這個是茉莉花?”
挽袖奉上來的是明顯的茶葉罐子,趙氏打開其中一個,看到的是茶葉裡夾著星星點點的乾花,聞到是撲鼻的木樨香味。
挽袖把另外一個也打開,這兩種香味就混到了一起,一屋子甜甜膩膩的味道。
“嗯,這個是我弄出來的仿著宋人的窨(xun)花香茶,怎麼做我寫好了,你拿回去讓茶鋪裡製茶的老師傅看看,能不能做跟怎麼做得更好。要行,城東那個空著的鋪子就拿來開香片茶行。”
“是,我出府了就問去,姐兒種茉莉花跟木樨就是想弄這個茶麼?”
張欣嫁妝裡幾塊林子裡的地種了各種香花,趙氏還以為是用來府裡供奉的,想不到,居然是拿來製茶。
“嗯,之前看過茶經,就覺得花茶雅致,以前沒條件就算了,現在有了,就自己弄著。其他那些花開了,你讓師傅們也采了試試。品種越多越好,起個好聽的名字,賣開了好賣就買多點地種花。”
“是。”
趙氏輕快的應了,又說了些瑣碎的事情才告退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