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這事,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是不夠花,有的是花不夠,但咱大明朝的官,過得不咋樣是真的。”
無論在什麼朝代,能在千千萬萬的讀書人裡考出來的,十年寒窗苦讀,十年家族供養。
這些都是必然的。
前幾年還行,當官的還過得算是滋潤,月俸有米有麥有鈔,糧食能吃,鈔也能花。
多多少少對供養他的整個家族也能照顧到一二。
後來這俸祿一調再調,一降再降。
也不知道皇祖父是哪根筋抽抽了。
就洪武二十五年,最後一次調整官員的俸祿,決定以後隻發祿米。
還金口玉言——永為定製。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
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
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鬥,至五石為止。
官員集體降薪也就罷了。
這朝廷官員發俸祿都不用寶鈔了,你還指望老百姓把寶鈔用起來?
還有,這個月俸吧,低到可恥,還沒有任何其他的福利。
朱高熾不拿最高的宋代比,隻比較了一下唐代的,就被糊了一臉。
唐代正一品太師,年祿米七百石,月俸銀三十一貫,還有職田十二頃。
朱高熾怕張欣不清楚,邊說著還拿了筆給張欣把數字都寫在紙上,讓張欣對比著看,一臉的嫌棄加氣憤。
張欣看在眼裡,很想對朱高熾表達一下同情。
隻能說朱高熾這會的氣憤,還大有發展的餘地。
你皇祖父能造,你爹也挺能的——
不是一般個能——
永樂朝那會,公爹把官員的俸祿玩出了新花樣。
為了把那些庫存的寶鈔發出去。
全麵推行米折鈔——
官員們,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為了有錢蓋皇城。
全麵推行米折物,官方叫法叫“折色”——
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剩下七成,春夏折絹布、棉布,紗,秋冬折蘇木、胡椒等。
反正,永樂朝的官員,全部大幅度降薪。
已經降到連一品大員光靠俸祿都養不起家的那種程度了。
更糟糕的事,這俸祿的發放,還要看公爹的心情。
不定時,不按時,還可能不足量。。。
折鈔也好,折物也好,這比例也經常是公爹一言堂,說變就變。
這做皇上的,天天變,當太子的,就天天給他爹擦屁股。
反正,朱高熾被他爹,足足虐了二十幾年。
東宮有一個每個月固定上演的戲碼。
每到正常該發俸祿的日子,俸祿沒發出來。
朱高熾給自己立了寬厚仁德的表象,那些個遇到難處的官員屬下什麼的,就找朱高熾解決。
朱高熾轉頭就管張欣要錢。
張欣東拚西湊的把錢給了出去。
朱高熾被外人大加好評。
然後被公爹罵,你身為太子,大肆收買人心,是不是要我把皇位讓給你坐,朱高煦跟朱高燧在邊上再加幾句陰陽怪氣的話趁機上眼藥。
兩父子不歡而散。
朱高熾回到東宮就去後院尋歡,她看朱高熾臉色不對就下廚房做吃的。
最後瞻基這個大孫子帶著她做的吃食,連夜進宮去哄老爺子。
除了公爹出去打仗的時候,這出戲幾乎是月月如此。
那會,張欣每天晚上獨守空房的時候都會考慮一下要不要吊死在東宮門口,一了百了。
要不是為了兒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