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張欣是很感謝楊士奇,也很感謝內閣的這些臣子的。
公爹突然就沒了,朱高熾倉促登基。
朱高熾突然就沒了,朱瞻基也是倉促登基。
連朱瞻基也是突然沒了,她扶著朱祁鎮倉促登基。
這幾次都是內閣輔政,以楊士奇為首,穩住了朝政,讓一切順利過渡。
當年朱高熾很信任楊士奇。
無論當太子的期間還是登基以後。
楊士奇也對朱高熾這個太子忠心耿耿,在公爹麵前一直力保朱高熾,好多次協助朱高熾度過難關。
朱高熾登基了之後更是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
朱瞻基登基前,跟著公爹最多,打打殺殺很在行。
但說到處理朝政跟整個朝堂的關係怎麼平衡,遠遠不及朱高熾。
朱高熾非常的勤政。
朱瞻基則還留在太子的那種心態,貪玩,且行事強硬不受勸。
張欣一直勸兒子,內閣重臣是為了整個國家來勸誡皇帝,她也一直對三楊深信不疑。
這一相信,就信到了朱瞻基強行推動第八次下西洋,還擬重新遷都京師,而後暴病倒下。
朱祁鎮登基那會,她其實是考慮過讓次子上的,但轉眼間她的想法居然還傳到宮外,傳到朝堂上去了。
有反對的,有支持的。
為了不被人詬病,為了所謂的公允。
也為了所謂的正統,她當場宣布朱祁鎮承繼大統。
那會的她喪子悲痛之餘,也痛惜孫子幼年喪父。
怕一旦立了次子,瞻基的子女將來沒有立足之地。
她不記得當時是誰給她灌輸的這些想法,但她就是這麼做了。
但這輩子,知道了更多內情以後,張欣對自己當年非常信任的這幾位老臣子,產生了濃濃的懷疑。
瞻基的死是不是他們的手筆?
宮裡有誰是他們的人?
楊士奇到底是個好的還是壞的。
他也是一位薦官。
他也是在建文元年的的時候入仕的。
推薦他的人,實際上是方孝孺。
而張欣,對方孝孺真的是一點好感都沒有。
上輩子她討厭方孝孺以死給公爹潑糞,這輩子她明白潑糞背後有更深層次的文人集團利益糾葛。
她以前並不知道楊士奇跟方孝孺還有這個關係。
她一直以為是曾經的翰林修撰王叔英推薦的楊士奇去修《太祖實錄》。
現在仔細一想,一切不過是因為朱高熾比公爹親近文臣。
無論朱高煦還是朱高燧,一介武夫,動不動就喊打喊殺,還脾氣暴躁,就不是這般子文人想要的皇帝。
朱高熾——身體不好,脾氣溫和,性格穩定,敬業。
多好拿捏的皇帝人選啊。
至於張欣這個後來的太皇太後,加上啥都不懂的朱祁鎮,比朱高熾還好拿捏。
楊士奇是個能臣。
這個張欣能肯定。
他到底是如何入仕的,想必公爹會比自己更清楚一些。
這次方孝孺沒死,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顯了出來。
公爹不用方孝孺,但也適當讓步,選了楊士奇入內閣。
估計,這一用,又會用到最後。
張欣上輩子死的時候,楊士奇還是肱骨重臣。
隻是,老了老了,被他的兒子謔謔了一世清明。
“我回來了,累死了。”
朱高熾一進屋就直奔書房,一邊走一邊嚷嚷。
“啊,怎麼今天這麼早?”
張欣回過神來,看了看天色,還大亮著。
“沒什麼事,就回來了。好消息是以後朱小胖就有正經課上了,壞消息是我也得去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