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時候給了一遍,上了船還要再給一遍,增加成本不說,也不利於朱高熾鼓勵大家出海貿易的本意。
朱高熾的本意,自然是希望大商賈能夠在國內采買大量的貨品去國外,既增加了內銷,也掙回來外麵的白銀。
但海上貿易的風險比在國內行商,大太多。
又出錢,又出命。
一個不小心,兩樣就全沒了。
特彆是現在剛剛開始,海寇未清,海軍初建,風險極大。
海商冒這麼大的風險,還要交雙份的稅費,有時候會讓人心裡覺得很不劃算。
三十稅一變成了十五稅一,在量大的情況下,數目也挺可觀。
在沒有掙到錢之前,先花了很多錢,還不確定是不是一定能掙錢的現實,會讓一些中小型的商賈對海貿望而卻步。
所以,乾脆,朝廷在出海的時候不收,隻在回航的時候收。
能回航就是穩賺,此時收稅不但基數大,而且也合乎情理,讓人的心理舒服很多。
還有一點,就是被課過重稅以後,為了保證利潤,海商不至於降價傾銷貨品擾亂國內市場。
上麵是從海商的角度來說。
再要從朝廷這邊來說。
海貿會帶去的東西,一般都是老三樣。
這種能被大量采購帶出去的東西,對於國內而言,無論產量、銷量還是質量,基本上就是處於相對飽和的狀態。
隻有走出國內,走向海外,才能開拓更大更廣的市場,才能刺激國內生產力的增長。
就像瓷器這一項,因為海禁開了,現在多了很多的瓷器工坊。
每天都在十二個時辰不停歇的生產出口海外的盤子碟子碗。
商賈們為了提高產量,重金懸賞匠人提升產能、改進技術。
這些好處串起來,國內的經濟環境,就是良好的競爭的上升的。
而且,開了海禁,不但是國內的人會出去賣東西,外麵的人就會帶著貨品來大明朝兜售,這哪裡能不收重稅?
“那,國內的商稅要提一提這個呢?”
朱高熾聽得清楚明白,隻接著問夏元吉的另一個提議。
“之前先帝的想法太天真了,這朝廷唯一個大頭進項,就是兩稅,春天一次,秋天一次。說是重農抑商,可行商比種田劃算多了。也就是大家種地種習慣了,又覺得掛著商戶戶籍不好聽,這地裡人才沒跑光了。一遇天災,這稅就很難收上來。三十幾年下來,到處都是虧空。就這麼點錢,怎麼養活一整個朝廷。”
夏元吉這話早就想說了。
洪武朝到現在,每一年收上來的商稅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江南商賈的豪奢生活大家卻是有目共睹。
先帝一門心思想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洪武初年一畝地交三到四鬥米,到了洪武末年,一畝地降到了交一到三鬥米。
可也沒見老百姓日子好過到哪裡去?
糧食雖然留下的多了,可衣住行都在漲價,寶鈔還在掉價。
百姓交上來的稅收過少,政府每一年的花費卻並沒有減少。
這樣發展下去,絕對是不行的。
喜歡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