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三年,八月。
京城。
徐氏在給朱瞻基上課。
“督理軍民采木,人月給米五鬥、鈔三錠,你覺得合不合理?”
徐氏指著皇城建造的整本籌措記錄冊子問道。
京城的紫禁城經過前期的籌備,在上個月終於正式開始修建了。
徐氏估摸著,在朱瞻基這一代,怎麼也不會又勞師動眾的再遷都,再修建皇城。
修建一座皇城的工程龐大,人員調度,材料籌備,樣樣都是學問,
這種營造方麵的經驗,錯過就不會有。
將來國家發展,一旦大興土木,皇帝什麼都不懂,很容易被人騙了去。
於是特意讓人一項一項的事務都寫了出來跟朱瞻基討論。
現在他們倆在看的都是前期的一些籌備經過。
{遣工部尚書宋禮往四川、吏部右侍郎師逵往湖廣、戶部左侍郎古樸往江西、右副都禦史劉觀往浙江、右僉都禦史仲成往山西督理軍民采木。}
{泰寧侯陳珪、北京行部侍郎張思恭督理軍民匠造磚瓦。}
{命工部征天下色匠、在京諸衛及河南、山東、山西、陝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隸各衛選軍士,河南、山東、陝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隸、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安慶、徐州、和州選民丁,於明年五月俱赴京城聽役,半年更代,人月給米五鬥。}
{其征發軍民之處,一應差役及閘辦銀課等項,全部停止。}
“隻要鈔是值錢的,合理。”朱瞻基經常出宮,又被他外公教了一堆市井經濟,說出來還是很自信的,但也有疑問,“督理軍民匠造磚瓦,征匠人,民丁,隻月給米五鬥是不是因為沒有什麼危險?”
“對,深山很危險,其他的好很多。”
徐氏肯定了朱瞻基的問題。
“可是,民丁到京城聽役了,地方的差役也要有人去做,也是老百姓的負擔吧。”
朱瞻基去過京師皇家的各種工坊,工坊裡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事情要忙。
活是固定的,不會因為人不在就沒了。
有時候人手不夠,一個人可能要做兩個人的事。
這套用在地方民丁身上,也是同樣道理。
“能想到這點,就非常不錯。”
徐氏有點驚喜。
大半年不見大孫子,朱瞻基進步很明顯。
“嗯,我外公說的,一個蘿卜一個坑,隻要坑在,就會有蘿卜得種進去。不管蘿卜願意還是不願意。”
朱瞻基覺得,爺爺跟奶奶還有宮裡的人教的東西,跟外公教的不是一個路數。
但不妨礙他放到一起總結。
“說得很有意思。不過,這次的蘿卜,很有一些是當年帖木兒國留下的俘虜。所以,還好。不傷民力。”
徐氏解釋了一句。
“是我還小的時候,帖木兒大軍圍城留下來的人麼?”
朱瞻基有點好奇。
他其他沒什麼印象,就記得好像娘跟爹還有奶奶去城牆吃鍋子,沒有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