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期賦稅下調了,老百姓日子還是過不起來。
當年年底,漢文帝就把十五稅一再次下調,調到了三十稅一。
後來更是昭告天下,直接免收田賦。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無所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除田之租稅!】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種天大的德政的緣故,在隨後的十三年中,漢朝疆域內,竟然啥事沒發生,災、兵、疫、旱,一個都沒碰上。
朱高熾不得不佩服漢文帝的魄力。
這是以一人之力切斷國家的財政收入的最大來源,還在一個那麼古早的時代。
後麵漢文帝更是解禁天下所有的山川林澤,允許私人開礦、煮鹽。
把鹽鐵之利下放於民,一時間天下富商巨賈四起。
漢文帝還取消了限製人口流動的關傳製度,取消各地設的關卡,允許百姓和商人自由行動。
於是整個漢朝,光商業這一項,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直接暴漲。
這也就罷了。
關鍵是老百姓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取消了田賦以後,漢朝老百姓的種地熱情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朱高熾就算用腳丫子想都能想象到那個情景。
凡種出來的,都是自家財產,哪裡能不積極?
原來是種得多,交的多,懶一點的人家,夠溫飽,就不會太賣力。
現在全歸自己,肯定是要多賣力有多賣力。
有了更多的糧食,就意味著有了更多的人口,還可以開辟更多的土地。
漢初全國人口才一千四百萬,到文帝後期,短短二十年間,已經暴增到三千一百萬。
在這裡,朱高熾恍然大悟,漢文帝真的下了好大的一盤棋。
田賦確實是不收了,但還有人頭稅!
三千一百萬人,每年的人頭稅,對於國家來說,絕對是一筆巨額的收入。
而且每個人都交得心甘情願。
這不比朝廷挨家挨戶,費儘心力的收那三十稅一統共沒幾鬥米的田賦強?
家家有糧食儲備,多餘的還可以拿出去賣掉。
在這裡商稅還可以再收一筆。
於是漢朝廷稅收不減反增,太倉裡的糧食陳陳相因,導致腐爛而不可食。
國庫裡的銅錢堆積如山,穿錢用的繩子都腐爛了。
到了後期,漢文帝直接就給年過八十歲的長者每月發放米、肉、酒,九十歲以上的還定期發放綢緞。
這樣的皇帝,朱高熾想寫個大大的服字了。
而且,據記載,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間,從來沒有修建一座宮殿、一處園囿,衣物、車馬及日用器物也不曾添置,均為宮中舊有。
漢文帝一生的勤懇節儉,讓他的順順利利的接了位置,父子二人,成就文景之治。
漢文帝更讓他的孫子憑借他給他攢的家底四方征討、開疆萬裡。
這才是真正的朱高熾心目中天子的樣子。
相比之下,老朱家人的所作所為讓朱高熾慚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