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纂修天下郡縣誌,跟提起《為善陰騭》,前者是為了戶部下一步清理州府戶籍田畝數實施新稅法做準備,後者則是引導老百姓向善。
《為善陰騭》一書,是婆婆閒來無事時,看一些為善獲報的典型傳記引出來的念頭。
全書說了一百六十五個人的為善得報的小故事,依類分為十卷。
以後要由《京報》連載,一天一則小故事,旨在鼓勵老百姓勉於為善,樂於施德。
正適合如今發展得太快,人心有點浮動的國內。
張欣有時候覺得,上輩子自己應該是個豬隊友。
拖了全家後腿的那種。
所以,這會,她需要更加努力。
“挽袖,先讓珍寶坊的人進來。”
“是,殿下。”
例行的行禮之類的走完。
回家閒著沒事,被張欣請回來掌著珍寶坊的胡尚宮,很快就把目前需要張欣解決的事情提了出來
“殿下,座鐘,懷表,掛鐘,這些東西的訂單我們接了很多,做出來不成問題,但運過去,要拚裝,要校準。下單的人要求有匠人隨行,駐守至少半年。”
“有多少地方?”
張欣一聽就懂了,問道。
“回殿下,二十三個地方。”
胡尚宮回道。
“一個地方兩個的話,也要四十六個鐘表匠人。。。”
張欣敲著桌子,有點頭疼。
“殿下,他們實際就是想要人。”
胡尚宮怕張欣想不到,提醒了一句。
鐘表從做出來第一個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宮中的匠人集思廣益,做出來了起碼百來款。
大大小小的,各種造型,各種材料。
放在珍寶坊裡,賣得特彆的好,盈利更是高得離譜。
這種不占地方,但又能賣出高價的東西。
巨賈趨之若鶩。
但那會,鐘表局人手不夠,並不能夠量產。
外麵的人想掙這個錢,買走了拆開想仿造,奈何工藝沒有宮中這些匠人精密。
這幾年下來,仿品是有,但走著走著就不準或者是卡殼。
最終,鐘表到這會還一直是皇家的獨門生意。
今年鐘表局那些學徒基本調教出來了,鐘表可以大量量產,張欣就開放了鐘表的預定。
京師加上京城兩地一起接單,這要的數量遠遠超出了胡尚宮的想象。
作為一個在宮中打滾三十年,還全身而退的人,胡尚宮立刻就覺得不對勁,趕緊來找張欣。
“嗯,我知道。砸錢讓我出人。”
張欣頷首。
她本以為,外麵的人會遮遮掩掩的,再拖一陣才會下大單企圖要人,沒想到這麼快。
忒急了。
四十六個匠人不多,現在鐘表局有將近兩千人。
這兩千人,這麼些年也沒有泄露過做鐘表核心的技術。
但要是把人放去海外,海外的人,更多信奉弱肉強食。
張欣擔心的是這些人的人身安全。
“三四個地方找中間點配上兩三個人也是可以的,但,還是不放心。”
胡尚宮很懂這裡麵的利害乾係。
“容我再想想吧。跟他們說,匠人一事待議,鐘表訂單可以先做,要不要的,他們想好再說,給一半的訂金就可以開始做。”
張欣之前其實已經考慮過。
但這事得跟徐氏還有公爹商量了才行。
打仗畢竟勞民傷財,而且,對大明朝的名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