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諸葛亮與楊翦前去麵見孫權之後。
張昭等人每日到孫權府中諫言,若孫權不聽。
他們便在外嘮叨不停。
更是以北方袁紹對比他孫權,告知當時兵微將寡的曹操,能夠敗袁紹,如今勢力雄厚,兵力上百萬之數,如何抗之?
孫權聞此言,內心便猶豫了。
一時間,兩天過去,孫權都未再召見諸葛亮與楊翦。
而是左右搖擺不定,想戰但怕敗北,想和又怕不妥。
因此孫權是整天一副悶悶不樂的模樣。
…
東吳建業·驛站內。
“軍師,不曾想這孫權竟如此猶猶豫豫,故作女兒態。曹軍人多勢眾不假,可多為北方之軍,荊襄水軍也不過由蔡瑁、張允所領,若設計除去此二人,再策反荊襄水軍,也未嘗不可行也。”
一身青衫長袍的楊翦,盤坐在地上,看著旁邊輕撫羽扇的諸葛亮道。
“言策之言不無道理,而曹操生性多疑,除去蔡瑁、張允也不是無計可施。因此言策心中可有除根之策?”
諸葛亮是一邊點著頭,一邊看向楊翦詢問道。
“軍師,策乃離間之策。蔡瑁張允不過曹操手中可有可棄的棋子,一旦讓此二人露出反水之意,則曹操必然有疑,嚴重的或將頭不保也。
此外,與曹操麾下夏侯惇許褚張遼等人比較。蔡瑁張允這等外人,於曹操心中,又有多少信任?要知道不戰自降的將領,可沒有多少人真正看得起!”
楊翦微眯雙眸,目光看向窗外,緩緩道。
“言策所言極是,而曹操生性多疑,若知蔡瑁張允有反叛之心,必然會將之除去。與夏侯惇等輩相比,此二人乃小巫見大巫,可有可無。隻不過要如何除之?言策可有妙招?”
諸葛亮輕撫羽扇,麵帶笑容,朝看向窗外的楊翦說道。
“軍師,可用勸降假信命可信之人潛入蔡瑁與張允之間,待兩人放鬆警惕之時,將假信交於曹操,則曹操定然生疑,就是蔡瑁張允不死,可隻要有一絲不對,則必死無疑!”
楊翦忽然望向諸葛亮,將自己的計策給說了出來。
“此計可行,隻要蔡瑁張允一死,則荊襄水軍群龍無首,不過言策可有選定之人,持假信潛伏在蔡瑁張允身邊?”
諸葛亮看著楊翦,一臉好奇的道。
“軍師,莫要忘了文聘將軍。”
楊翦嘴角勾起,朝諸葛亮說出自己的選定之人。
“文聘將軍?言策啊,他已歸降主公,若讓他重新返回,這…他能願意?另外曹操可是多疑之人,稍有不慎,則文聘將軍危在旦夕。”
諸葛亮帶著笑,朝楊翦如此說道。
“軍師話雖如此,但文聘將軍被收服一事,曹操並不知曉,隻知文聘被我等所俘。而為了讓曹操信服,可用苦肉計,造假主公與琦公子不和、以及殺親之仇,瞞天過海。”
楊翦露出壞笑,朝諸葛亮一本正經的道。
“以苦肉計讓文聘將軍帶傷,可讓曹操稍無疑慮,再以主公與琦公子內有不和之論,使曹操疑心再減!最後以殺親之仇,不共戴天之理,瞞天過海,言策此計甚高啊!”
諸葛亮越想越覺得可行,不禁將楊翦誇了一番。
楊翦則是撓頭一笑,隻要蔡瑁張允一除,則文聘掌控荊襄兵馬,等大戰之時,文聘忽然反水,曹操之軍必然腹背受敵,這樣一來,則荊州唾手可得,而孫權想得好處,也得過荊襄水軍二十餘萬關卡!
諸葛亮見楊翦一副笑嘻嘻的模樣,當即尋出筆墨紙硯,開始在上麵製定剛剛的計策,準備夜晚之後,到渡口,將信件交由接應之人,送往江陵劉備手中。
而此策在不久的將來。
堪比黃蓋以苦肉之計騙取曹操信任。
…
晌午吃完午膳。
楊翦帶著驛站無聊,便相告諸葛亮,自己出去一趟。
諸葛亮囑咐一句萬事小心後,就讓楊翦出去了。
走在大街上。
楊翦不得不承認,這東吳建業是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