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確實寵愛她不假,甚至也曾在床第間向她保證,待其承繼大統,便將她晉為皇後。
若非如此,她也不會獲得養育皇長子朱由校的資格。
隻可惜事關封後,通常是由百官向皇帝請旨,亦或者有宮中太後為其出麵言說。
但她與外朝百官素無交集,宮中又沒有太後為其撐腰,她實在是有心無力呐。
"這是哪裡的話,本宮雖是幽居深宮多年,但外朝的那些大臣,多少還要給本宮些許麵子"在李選侍有些驚喜的眼神中,雍容華貴的鄭貴妃淡淡一笑,波瀾不驚的聲音中滿是自傲。
但同時,鄭貴妃又語氣略顯落寞的感慨道:"先帝臨終之際,倒是也給本宮專門留下了一道遺詔,命皇帝尊本宮為太後。"
"若是本宮晉為太後,為選侍出麵張羅,選侍定能如願母儀天下,威壓九州四海。"
嘩!
此話一出,李選侍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妖豔的臉頰上終是湧現了些許激動之色。
對於鄭貴妃有遺詔傍身的事,她自是聽泰昌皇帝向其提起過,但因為早些年沸沸揚揚的"梃擊案"以及眾人皆知的"國本之爭",導致泰昌皇帝與鄭貴妃的關係並不和睦。
故此,泰昌皇帝對於萬曆皇帝針對鄭貴妃專門留下的遺詔並不熱衷,循規蹈矩的將其交由禮部討論之後,便沒有繼續過問。
但眼下,鄭貴妃這番輕飄飄的言語,卻是重新喚醒了李選侍漸漸冷卻的野心。
倘若她對於"母儀天下"沒有執念,又豈會大費周章的爭取到撫養皇長子朱由校的資格,並且於今日早些時候專門對朱由校"麵授機宜",令其替她請旨。
倘若泰昌皇帝龍體康健,對於將眼前鄭貴妃晉為太後之事,或許她還會心存顧慮。
畢竟一旦鄭貴妃晉階為太後,縱使她如願封後,母儀天下,但也要屈居鄭貴妃之下。
但現在,泰昌皇帝已是病入膏肓,隨時有可能撒手人寰,若是在此等關鍵時刻將鄭貴妃晉階為太後,隻待泰昌皇帝龍馭賓天,鄭貴妃便順勢晉為"太皇太後"。
而她也能順理成章的晉為"皇太後"。
自太祖朱元璋建國以來,大明朝雖說沒有出現過"太後乾政"的亂象,但卻不止一次上演過,因皇帝年幼,太後參政的事跡。
例如宣德年間的張太後,以及先帝的生母,李太後。
一念至此,李選侍頓時計上心頭,迎著鄭貴妃期盼的眼神,主動附和道:"陛下一向仁孝,對於先帝遺詔,自是沒有不遵從的道理。"
"臣妾待會便去見陛下,勸說陛下即刻督促百官,履行先帝遺詔,早日尊貴妃娘娘為太後"言罷,李選侍便是目視雍容華貴的鄭貴妃,兩位各懷心事的婦人相視而笑。
一時間,偌大的翊坤宮頗有些賓主儘歡的氣氛。
約莫半炷香過後,紅光滿麵的鄭貴妃不顧李選侍的阻攔,執意將其送至殿門口,並目送著其遠去,直至消失在茫茫夜色之間。
"那小崽子那邊,怎麼說?"吧唧了一下嘴,鄭貴妃驟然將目光收回,臉上再也沒有半點之前的和煦隨和,取而代之的則是溢於言表的陰冷。
"啟稟娘娘,奴婢親自去見了皇長子殿下,明裡暗裡倒也向其點名利弊"
"皇長子一向膽小怯懦,又有李選侍從旁恫嚇,料想是不敢違抗娘娘意誌的。"
見鄭貴妃勃然變了臉色,一直從旁伺候的魏朝趕忙跪倒在地,小心斟酌著說辭。
"哼,吾兒與朱常洛鬥了十餘年,最後卻被那毛都沒長齊的狼崽子撿了便宜"
"空口無憑,還是得嚇唬嚇唬那小崽子。"
"另外,我聽說你早些年與那小崽子的奶媽有些關係,小崽子身旁的隨侍太監也是你的人?"
"記得好生安排一下"
提及此事,鄭貴妃的身上猛然爆發出一股駭人的氣勢,舉手投足間好似恢複到昔日執掌六宮的輝煌歲月。
"奴婢遵旨。"對於鄭貴妃的命令,魏朝自是不敢違抗,趕忙磕頭如搗蒜,但眼眸深處也是露出了一抹驚喜。
對於崔文升的位置,他可是眼饞許久了,眼下崔文升已然被皇帝逐出宮去,他終是等到了取而代之的機會。
就像是猜到魏朝心中所想一般,鄭貴妃陰柔的聲音猛然在其耳畔旁炸響:"若是事情辦的妥當,崔文升的位置便是你的"
"多謝娘娘,多謝娘娘"
在一陣清脆的叩首聲,自詡做了妥善安排的鄭貴妃緩緩朝著後殿而去,而窗柩射進來的月光,將其身影拉的很長,很長。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