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
天色已晚,日頭西沉,官拜東閣大學士的韓爌韓閣老在周遭諸多吏員隨從敬畏的眼神中緩緩邁出署衙。
在與相識的幾位同僚點頭示意過後,韓閣老便是躬身鑽轎中,正式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韓爌作為當朝大學士,其轎夫自然是經過層層選拔,故而儘管光線有些混亂,但幾名轎夫的腳步依舊齊整,坐於轎中的韓爌並無太多晃動搖曳之感。
趁著這個難得的"閒暇時光",年近六旬的韓爌緩緩閉上了眼睛,於腦海中梳理著近些時日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湧動的朝局。
隨著兵部尚書黃嘉善告老還鄉,轉而由兵部左侍郎王在晉取而代之,一向自詡為目光長遠的韓爌突然有些驚恐的意識到,自天子繼位以來,朝野間的紛紛擾擾皆在天子的控製之中。
天子繼位之初,他們東林曾以遼東巡撫周永春的"奪情"作為突破點,試圖憑借著往常慣用的"輿論"攻勢,令熊廷弼不堪重負,繼而主動辭官回鄉。
但隨著彼時尚為兵部左侍郎王在晉以及內閣首輔方從哲的親自下場,原本板上釘釘之事突然變得撲朔迷離。
最終,在"帝師"孫承宗以及同為東林骨乾的楊漣據理力爭之下,令遼東經略熊廷弼辭官回鄉之事最終不了了之。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未等他們東林在這次失利中喘過氣來,來自於天子的"反擊"便是接踵而至。
曾擔任漕運總督近二十年,於朝野間威名甚重的李三才被天子下旨寬慰,令其以身體為重,回京輔政之日遙遙無期。
除此之外,在廣寧兵備道薛國用巡視遼東之後,廣寧巡撫王化貞自感仕途渺茫,遂主動上書,離開了遼東。
遼東風波才剛剛結束,駐紮於西山腳下,承擔著守衛京畿重擔的京營卻又再起波瀾。
天子借著整飭騰驤四衛為由頭,試圖重掌京營軍權,並於某天深夜導致了京營嘩變,數千亂軍前往奉天門外討餉。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自幼被養育深宮中,從未見識過此等陣仗的天子即將"知難而退"之後,卻是等來了一則令他們如墜冰窖的消息。
撫寧侯朱國弼,臨淮侯李弘濟,恭順侯吳汝胤,成國公朱純臣蠱惑士卒嘩變,涉嫌刺王殺駕,已被錦衣衛緝捕。
在這個過程中,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順藤摸瓜,發現了隱藏於京師勳貴背後謀逆的真相。
儘管迄今為止,錦衣衛及天子均沒有對此事表露態度,但結合近些時日京中的流言蜚語以及蛛絲馬跡,韓爌隱隱得出了一個令其不寒而栗的結論。
京師勳貴極有可能與地方邊鎮所勾結,暗中與蒙古韃子乃至遼東建奴"互通有無",此事背後說不定還有在朝官員乃至於地方藩王涉事其中。
分析至此,涉事藩王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
除卻世代鎮守大同府,手眼通天的代王之外,誰人還能擁有這般大的膽子和能力。
紫禁城中,對此事緘默不語的天子,便是最好不過的證明。
"老爺,咱們到了"不知過了多久,轎簾外一聲小心翼翼的呼喝,將心亂如麻的韓爌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聞聲,韓爌深吸了一口氣,隱去了臉上的迷茫和錯愕,在轎夫的攙扶下,腳步沉重的鑽出了轎子。
巍峨的府邸外,如今已是年過三旬,麵容與韓爌有三分相似的長子韓立早已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