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二。
不過卯時,稀薄的晨霧尚且籠罩在紫禁城上方,身著青色官袍的"帝師"孫承宗已是出現在巍峨的宮門外,等待陛見。
約莫小半個時辰的功夫,隨著沉悶的宮鐘聲悠悠響起,正在閉眼假寐的"帝師"緩緩睜開了眼睛,目視著眼前由內而外緩緩開啟的宮門。
下一秒,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領著十餘名內侍,親自於宮門而出,行至孫承宗麵前,眼神真摯的躬身道:"孫大人"
"見過王公公"見狀,孫承宗趕忙躬身還禮,飽經風霜的臉頰上也湧現了一抹笑容。
對於終日陪伴在天子身旁的心腹大伴,即便"簡在帝心"如孫承宗也不敢怠慢,更何況他能夠清楚感覺到王安對他們這些大臣發自內心的尊敬。
"還請孫大人隨奴婢來吧。"也許是知曉"帝師"今日麵聖定然有要事相商,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之後,司禮監掌印便親自領著眼眶微微有些發黑,明顯是一夜未睡的"帝師"邁入了巍峨的皇城。
"臣孫承宗,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及至邁入明亮的乾清宮暖閣,一身浩然正氣的孫承宗便跪倒在絲絨地毯之上,聲音洪亮的朝著案牘後的天子叩首行禮。
聞聲,身著常服的朱由校便是眉毛一挑,心道自己的這位先生怕是來勢洶洶呐。
"先生,快快請起。"清冷的聲音過後,年輕天子已是從案牘後起身,而司禮監掌印太監更是搶先一步,有些吃力的攙扶孫承宗起身。
"多謝陛下,"感受到臂膀處傳來的力量感,帝師孫承宗心中便是一暖,愈發堅定了自己來時的"初衷"。
天子對他信任有加,而他也要以實際行動,來"反哺"天子的這份信任。
"啟稟陛下,老臣聽聞昨日廷議無果,故自請出邊,護持京畿。"待到宮娥送上一杯冒著熱氣的香茗之後,一向喜歡直來直往的孫承宗便目視天子,直抒胸臆。
作為正四品的少詹事,他並沒有資格參與昨日在戶部署衙舉行的"廷議",但關於其間發生的一切,卻早已爛熟於心。
畢懋康,徐光啟二人雖是有些"特立獨行",但的的確確有大功於國朝,超然擢升為正三品的侍郎一職雖是有些逾製,可也勉強說的過去。
但以軍中宿將整飭薊鎮,代掌政務,實在是有些"荒謬",甚至有些"倒反天罡"。
"先生何出此言呐?"像是瞧不出孫承宗臉上的急切一般,案牘後的天子微微頷首,不緊不慢的詢問道。
在原本曆史上以身殉國的孫承宗對自己忠心耿耿不假,但整飭行伍,並非是靠一腔熱血便能夠完成。
自百戰百勝的"戚少保"離任之後,承擔護衛著京畿重任的薊鎮防務便漸漸廢弛,以至於名存實亡,成為九邊重鎮中最為不堪的一鎮。
原因無他,自隆慶和議之後,大明朝廷便通過"互市"的方式,直接緩解了和蒙古部落之間緊張的敵對關係。
故此,於薊鎮當值的士卒們便漸漸鬆懈,並疏於操練,繼而導致薊鎮名存實亡。
"敢叫陛下知曉,遼鎮建奴虎視眈眈,蒙古韃子兩麵三刀,隨時有可能背棄我大明。"
"薊鎮乃我京師門戶,不容有失,老臣心中實在不安。"在朱由校略有些詫異的眼神中,孫承宗給出了一個令他始料未及的答案。
眼前這忠心耿耿,但卻缺乏行伍經驗的老先生居然也能夠意識到來自於蒙古部落對大明京師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