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珪昔日江東猛虎孫堅,肯與袁公路同謀,便為天下所笑;又甘受袁術驅使,終至死於匹夫黃祖之手。今孫堅墓木早拱,呂布反複無常之輩,又豈肯受他人控製?我卻不信。
來使呂布今與袁公結親,將親生之女許配我家公子,並已送出徐州,公何不信?
陳珪竟有此事?既是如此,公且請回,待某安置家眷,便即赴命。
來使信以為實,喜笑顏開,就便討了回書,告辭而去。
陳珪送走來使,立命備馬,飛馳徐州,來見呂布。
呂布聞說陳珪求見,甚是驚訝,請入衙中問道陳公不在下邳納福,來此何為?
陳珪特來向溫侯吊喪耳。
呂布豈有此理!陳公長者,且是天下士人之望,休得開我玩笑。
陳珪某聞袁公路遣韓胤為媒,欲與溫侯結親,此事有諸?
呂布有之。明公信息倒靈。若說前來相賀,某以美酒相待;卻以吊喪相戲,何耶!
陳珪與虎謀皮,有何可賀!我有一言,請將軍靜聽。今曹公奉迎天子於許都,輔佐朝政,威震四海,堂堂之師也;袁公路圖謀篡逆,朝廷之叛也。某為將軍計,應與曹操合作,以保天下安寧。今將軍卻舍棄朝廷,反與篡國之賊袁術結親,與天下為敵,是謂公賊矣。則譬如當年,曹公一紙檄文而十八路諸侯儘起,董卓頃刻授首。溫侯寧不知其事乎!
呂布聞言大悟,渾身冒汗若非公言,我幾自誤!
立刻喚入高順,囑道請賢弟親帶一千飛騎,出徐州南門,追回我女;並將袁術使者韓胤就地擒拿,解送許都,不得有誤。
高順領命,引軍而去。
陳珪見此,這才鬆一口氣,整衣離座,向呂布拜賀,然後告辭,還歸下邳。
當日黃昏,高順接回呂布之女,還報說道已遣副將,將韓胤押送許都。
數日之後,曹操遣使到至徐州,傳達天子旨意,詔拜呂布為左將軍。並說便以附逆之罪,將韓胤押赴市曹斬首,高懸許都城門示眾。
呂布大喜,深感陳珪厚義,便遣其子陳登為使前往許都,攜表向天子謝恩。
字幕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人,陳珪次子。乃天下才智之士,時任徐州典農校尉。
陳登私與糜竺交好,並且深為劉備看重。因看不慣呂布恩將仇報,趁火打劫奪占徐州,更知其不能成就大業,心中早就打好算盤,並與父親定下密計。
當下奉了呂布之命,到至許都,先向朝廷呈遞謝表,然後專程登門,拜謁曹操。
曹操以禮相待,私下問道公謂呂布,是何許人也?
陳登某觀呂布,有勇無謀、反複無常,忘恩負義之輩也。望明公早日除之。
曹操元龍之言是也。呂布狼子野心,實不能久留於世。東邊之事,便全權托付先生。
陳登明公重托,登與家父銘刻五內,不敢有違。
曹操大喜,即將陳珪年俸提到二千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陳登拜謝告辭,曹操親送到城外,執手說道東方之托,幸勿忘懷!
陳登允諾,即回徐州,向呂布複命。
鏡頭轉換,按下徐州,複說淮南。
袁術聽聞呂布悔婚殺使,勃然大怒。便派手下大將張勳、橋蕤等人,同韓暹、楊奉合兵,率數萬步騎,分七路進攻呂布。
消息傳至徐州,呂布因手下隻有三千兵力,四百匹馬,由是大慌,擔心抵擋不住。
陳珪再次獻計,請呂布寫信給韓暹、楊奉,離間其與袁術聯盟。其書略雲
二公前有救駕之功,皆為國之功臣,均可留名青史。如今袁術反叛,乃天下公敵,將軍應當並力討伐,卻為何反助國賊前來攻我?我等可趁此機會,聯手打敗袁術,為國家除害,建立不世功業,望二公三思而行。袁術若敗,軍中錢糧全歸二位將軍,呂布絲毫不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韓暹、楊奉見書大喜,遂反戈攻打張勳,活捉橋蕤。其餘袁軍人馬潰散逃走,幾乎全軍覆沒。呂布率軍隨後追擊袁術,直至江淮,在北岸大笑而還。
袁術被呂布打敗,由此元氣大傷,一時難以恢複。
消息傳至小沛,劉備放下心來,於是重新招兵買馬,陸續糾集萬人,漸漸聲勢再振。因軍中缺少戰馬,張飛便即扮作強盜,劫奪呂布戰馬五百匹,卻不告知劉、關二兄。
呂布屢被張飛冷落,聞報又被他搶了戰馬,如何不怒?於是親自出兵,前來攻打小沛。
劉備被打了個冷不防,隻得撇了家眷,與關、張二人殺出重圍,前往許都依附曹操。
弟兄三人走在路上,關公對呂布突然反目納悶不已,張飛隻得將奪馬之事說了。關羽埋怨三弟,因奪馬小事害得兄長棄了城池,又陷了家眷,實在不值。
張飛被說得羞惱,便要拔劍自殺。劉備大驚,奪下長劍道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劉備因此留下這段名言警句,流傳至今,兩千年不衰。
三人引敗軍到了許都,求見曹操,說被呂布襲了小沛,已無立錐之地。
曹操厚待劉備,送予軍糧;又表薦劉備領豫州牧,任所暫設於汝南。
劉備早知汝南乃是黃巾賊巢穴,根本去不得,不由心中暗罵曹操奸滑。但還是裝作歡天喜地模樣,拜謝領兵而去。一麵派出部將,往小沛附近招攬散眾。
打發劉備兄弟三人去後,曹操還於府中歸座,忽然想起與陳登東方之約,暗道呂布新奪小沛,徐州定然不作防備。我若趁此暗起大兵南下,往征呂布,有何不可?
主意打定,便喚荀攸,要命其立即作表,上奏天子。
正在這時,忽有流星探馬入府,報進大廳司空大人!今有張濟之侄張繡,統其叔父部眾占據南陽,屯兵宛城。今用賈詡為謀士,結連荊州劉表,欲興兵犯闕奪駕。
曹操聞聽,猛吃一驚,碰到茶盅,水汙衣襟。於是急令擂鼓聚將,與眾人議道我聞張繡號稱北地槍王,武藝絕倫,不讓呂布之勇;又有智謀之士賈詡為其策草,更連接劉表,其勢非冊小可。我欲興兵討之,又恐呂布趁機來侵許都,奈何?
郭嘉此乃公事,不應議於私府。若依屬下之計,來日可請天子設朝,議於群臣。
曹操盯視郭嘉片刻,點頭稱善,於是下令散班,約定來日上朝登殿再議。次日早朝,曹操領先出班,陳述張繡與呂布反狀,請旨定奪。
獻帝聞奏大憂,於是問計於群臣。
尚書令荀彧出班奏道此易事耳。呂布乃無謀之輩,見利必喜;陛下若要選將南征,可遣使先往徐州,加官賜賞,令呂布與玄德解和。呂布得了官職,則不思遠圖矣。
天子稱善,遂差奉軍都尉王則,齎持官誥並和解詔書,往徐州去見呂布。
呂布果然大喜,當即就與劉備和解,請劉備還入小沛,並將其家眷送還。
貂蟬見呂布與劉備重歸於好,也便離了糜竺府第,重歸呂布——此前一直住在糜府,卻為防呂布聽了陳宮之言,殺害劉備家眷,因此暗中保護。
呂布大喜,如獲重寶。貂蟬雖然歸來,卻願獨居偏院,並不與呂布妻妾爭寵。
鏡頭轉換,按下呂布,複說張繡。
張繡自叔父張濟攻穰城時中流矢而死,就此接管叔父所部,屯住宛城。其後又與劉表聯盟,並聽取胡車兒獻策,欲襲取許都,從曹操手中救出獻帝,以扶漢室。
獻帝卻不知張繡本意,乃聽從荀彧之奏,令曹操起兵十五萬,親討張繡。
曹操於是出了許都,分軍三路而行,以夏侯惇為先鋒,軍馬至淯水下寨。
探馬報進宛城,賈詡諫勸張繡道曹操傾全國之兵前來交戰,其勢太大,將軍僅據宛城一地,不可與之相敵,不如舉眾投降。
胡車兒奮然道賈先生何必太怯?敵兵剛至,未曾交戰,便勸將軍望風納降,胡車兒竊以為恥。願請三千精騎,明日出城決戰,納曹軍上將首級於階下,如不能勝,再降不遲。
自從賈詡來投,張繡待之如父,言聽計從。當下聽了賈詡之勸,遂不聽胡車兒之言,使賈詡至曹操大寨通款,說明願意率眾投降。
曹操以言語多方試探,見賈詡應對如流,並無詭詐,自思憑空得了宛城,許都南部又多一道屏障,心中大喜,遂允其降。又敬愛賈詡機變,欲用為帳前謀士。
賈詡本來想趁此時投效朝廷,卻見曹操身側謀士如雲,更有荀彧、荀攸、郭嘉、劉曄、程昱之輩,皆非凡俗,遂道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雖曾設計以助陛下脫困,但功不掩過。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
於是遜謝再三,告辭而去。曹操見此,愈加愛敬。
次日辰時,賈詡果引張繡來降,在營外棄械列陣,接受曹操檢閱。曹操見張繡氣宇軒昂,待之甚厚。遂引親兵萬餘進入宛城屯紮,命夏侯惇等分掌餘軍,分屯城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張繡即降,曹操兵不血刃得了宛城,不由有些得意忘形。因軍旅無聊,打聽張濟遺孀鄒氏年輕美貌,遂派人偷偷接到營中,每日取樂。
不料被胡車兒得知此事,報知張繡,並添油加醋,撩撥其怒。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欲與賈詡、胡車兒密謀造反,卻又猶豫不定。
胡車兒與曹操部將典韋交好,為逼張繡決斷,遂又向典韋泄露,說張繡已知曹將軍與其嬸母之事,已懷反意。典韋不敢隱瞞,速將此事報知曹操。
曹操即命典韋以重金收買胡車兒,秘令其尋機殺掉張繡。
胡車兒得到曹操手令,當即密報張繡。
張繡請賈詡前來,密議半晌,反意遂決。便依賈詡之計,親至曹操大帳,進言道某治下宛城之軍,原是西涼兵馬,因聞朝廷欲治其罪,多有逃亡。若不早為之備,恐有嘩變。
曹操不知胡車兒已將自己手令泄漏,隨口問道若依將軍,則當如何?
張繡道此事易耳。請將宛城兵移至中軍,使朝廷兵馬居於其外控之,可保無虞。
曹操以為有理,當即從之。
張繡見計謀已成,遂秘密集結本部軍馬,約定起事時間;又令胡車兒請典韋吃酒,將其灌醉,先取其雙戟藏了。至夜三更,張繡軍呐一聲喊,偷襲曹操中軍。
曹操正在溫柔鄉裡醒生夢死,哪裡來得及準備?當即倉惶上馬而逃。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俱被亂軍所殺,猛將典韋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又無趁手兵器,力戰而死。
張繡引兵追擊,直趕的曹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正在狼狽萬狀之際,一支人馬潑風般殺至,攔住張繡,為首一將卻是於禁。於禁奮力將張繡擊退,救出曹操,至此終於轉危為安。
張繡回軍防守穰城,重賞胡車兒,又修書遣使前往荊州,與劉表約定共抗曹兵。
曹操收軍點將,於營中設祭,親自哭祭典韋,顧謂諸將道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眾將聽罷儘皆感歎,又為典韋為一婦人而死感到可惜,卻不敢宣之於口。
曹操紮營一夜,怕賈詡再有奇謀,不敢久停,次日下令班師。回到許都之後,因封典韋之子典滿為中郎,收養在府中。
歇兵未久,有人來報淮南袁術乏糧,縱軍劫掠陳留周圍郡縣。
曹操既是如此,賊離其巢,滅之必矣。
於是認為平定淮南時機已到,遂奏請天子,興兵南征。即令曹仁把守許都,其餘部將儘皆從征;共起馬步兵十七萬,糧食輜重千餘車。
因知袁術兵多將廣,非急切可勝,遂派人持天子節符,到江東及徐州,會合孫策、劉備、呂布,與朝廷虎衛軍共四路兵馬,合兵來伐淮南。
鏡頭轉換,按下許都,複說淮南。
袁術自孫策手中既得玉璽,便謂天命在我。建安二年,乃於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設置百官僚屬。此舉一行,袁術便為天下諸侯不齒,已成眾矢之的,自己卻還不知。
便在此時,孫策、呂布、劉備先後接到獻帝聖旨,以及曹操書信,於是群起響應。
孫策接旨,先在江東發布檄文,宣布脫離袁術自立。因逐走袁術偽命丹楊太守袁胤,並致書舅父廣陵太守吳景、堂兄將軍孫賁,相約共討逆賊。(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