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之原,秦晉大戰。
姚泓親率數萬騎兵,突然進至青泥。沈田子得知姚泓率大軍而來,欲乘秦軍立足未穩引兵攻擊。部將傅弘之認為敵眾我寡,不可出擊。
沈田子說道兵貴用奇,不必在眾。且今眾寡相懸,勢不兩立,若彼結圍既固,則我無所逃矣。不如乘其始至,營陣未立擊之,可以有功。
於是令傅弘之斷後,自率本部兵馬向敵攻擊。
戰爭起始,果如傅弘所言,敵眾我寡,晉軍被秦軍重重包圍。沈田子激勵士卒奮力拚殺,正苦戰之間,沈林子引軍到達嶢柳,從側翼殺入,於是大敗秦軍,斬首一萬餘級。
姚泓率敗軍退返長安,沈田子與沈林子合軍共追。
關中諸多郡縣見姚泓兵敗,遂暗中紛紛降於晉軍。
劉裕到達潼關,即命朱超石與振武將軍徐猗之引兵河北,共攻蒲阪秦軍薛帛部。不料秦平原公姚璞與姚和都急馳來援,一舉擊敗晉軍,陣斬徐猗之,朱超石率殘部逃回潼關。
秦東平公姚讚見晉軍前鋒雖敗,但其後軍勢不可擋,遂遣降將司馬休之及司馬國璠,從軹關前往河內,遊說北魏主拓跋嗣出兵,以襲擊劉裕後方,二人領命而去。
劉裕見北上不得,甚以為憂。王鎮惡請率水軍從黃河入渭水,逼向長安,劉裕從之。
正值後秦恢武將軍姚難由香城率軍西撤,王鎮惡便令三軍兼程以進,跟蹤追擊,休使姚難返回長安,以增其城守軍力。
秦主姚泓率兵由灞上到達石橋,前來接應姚難;以鎮北將軍姚疆和姚難合兵守衛涇上,迎擊王鎮惡軍。
王鎮惡命將軍毛德祖率部攻擊,將秦軍擊敗,姚疆戰死,姚難逃回長安。
東平公姚讚得知晉軍迫近長安,便率軍由定城退往鄭城,劉裕大軍隨之逼近。後秦主姚泓見長安危急,遂儘搜國中之眾,複得數萬大軍,預備死戰。
秦晉大戰之事,迅速傳至西秦。
苑川王乞伏熾磐聞報,亦聚本部官屬商議行止。
大臣周恭出班奏道昔秦王姚興在日,每有覬覦我西秦之心,恨無其暇。今晉軍西來,實乃天賜良機,代我複仇耳。依臣愚見,大王不如降順晉朝,同伐姚泓,則若晉軍得勝,我亦無前途之憂。若助姚泓而退劉裕,則無啻鵲引鳩來,以占己巢也!
熾磐依其所說,便遣使臣齎送牛酒,前來謁見劉裕,呈上請降之書,請求共討姚泓。
劉裕如睡得枕,如何不喜?於是重賞使臣回去,並借晉天子詔諭,拜乞伏熾磐為平西將軍、河南公,令其即調本國之兵,前來接應晉軍,共擊姚泓,同取長安。
秦主姚泓此時猶不知西秦已降東晉,複聚五萬兵眾,退守長安,重新分兵派將令姚丕軍防守城北渭橋,胡翼度軍防守城東北石積,姚讚軍防守霸水東岸,自率禁軍守衛逍遙園。獨有西城,不設防備。
八月二十三日,王鎮惡率晉軍前來爭奪渭橋。彼時由於渭水湍急,大部艦船皆被衝走。晉軍狼狽登岸,因儘失輜重,不由軍心大慌。
王鎮惡乘蒙衝小艦進至渭橋,棄船登岸,回身激勵部眾吾屬家眷皆在江南,此為長安北門,去家萬裡,舟楫衣糧皆失。進戰而勝則功名俱顯;不勝則骸骨不返,無退路矣!
諸將聽了,軍心反而大振,皆懷破釜沉舟之誌。
王鎮惡於是身先士卒,挺刀縱馬急衝,率軍進擊。姚丕亦縱馬來鬥,戰不二十回合,早已氣力不加,大敗回逃,眾軍崩潰而返,便如大海退潮,其勢不可阻擋。
秦帝姚泓率兵來救,卻與姚丕敗兵衝撞在一處,互相踐踏,不戰而潰。部將姚諶等皆戰死,姚泓單騎逃回宮內。
王鎮惡引得勝之軍馬不停蹄,由平朔門攻入長安城,姚泓與姚裕率數百騎逃奔石橋。東平公姚讚得知姚泓兵敗,率眾往救,但行至半路,士眾儘皆潰逃四散。
八月二十四日,姚泓見裡無糧草外無救兵,便欲出城投降。
姚泓之子名姚佛念,當時僅有十一歲,進言其父道晉人今破我國,必將逞其欲,雖降亦必不免一死。父王不如保留一國之君尊嚴,自引以絕,兒願隨之。
姚泓憮然不應,佛念自行登上宮牆,複投於地自殺摔死。秦帝顧不得哀痛,此時無法可想,隻得銜璧懸璽,輿梓反背自縛,率群臣至王鎮惡軍營投降。
王鎮惡乃受其降,焚梓受璧,將秦王等委於屬吏拘管。
乃以晉國天子為名,撫慰城內百姓,號令嚴肅,軍民安堵。但王鎮惡性貪,自盜秦國府庫,得錢財珠寶不計其數;然後使人還至中軍大營,迎接劉裕進入長安。
劉裕遂引軍入城,已知王鎮惡盜庫貪墨之事,因其功大,置之不問。
於是令收秦國彝器、渾儀、土圭、記裡鼓、指南車等器物,與姚泓一並押送建康,餘下金帛、珠寶皆分散隨征有功將士。
關中即定,劉裕議欲遷都洛陽以守。
部將王仲德諫道自北伐以來暴師已久,江南士卒思歸,此事未可議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劉裕聞而不樂,遂寢其事。
押解使臣還至建康,獻秦王姚泓及玉璽法器於朝。晉安帝受了玉璽寶物,命將姚泓斬於建康。姚泓被斬之後,史說京師百裡之內草木儘皆焦枯而死。
至此後秦宣告滅亡。自姚萇、姚興至姚泓,共曆三世,凡國祚三十二年。
畫外音劉裕既滅後秦,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國璠、司馬道賜、魯軌、韓延之、刁雍、王慧龍,及桓溫之孫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謐、桓璲、陳郡人袁式等一班東晉叛臣,皆向北魏司徒長孫嵩請降。司馬休之在長孫嵩回軍途中去世,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追贈其為征西大將軍、右光祿大夫,諡始平聲公。晉國宗室,反受魏國諡封。
北涼王沮渠蒙遜聞劉裕平滅姚秦,頓起兔死狐悲之感,連日大怒欲狂,左右皆懍然自危,不敢稍犯其纓。
門下校尉劉祥欲入見言事,蒙遜暴怒道汝聞劉裕入關,複敢來研研不休耶!
遂拔劍斬之,部下無不驚駭。
與此同時,夏主赫連勃勃令叱乾阿利領將作大匠,發夷夏十萬人築都城於朔方黑水之南,借“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之意,名為統萬城。
叱乾阿利性巧殘忍,令蒸土築城,若錐入一寸,即殺匠人,築於城中。
夏主以為劉裕不能久留關中,於是厲兵秣馬進據安定,虎視長安。劉裕聞知,恐其後為亂,乃遣使寄書通好,約為兄弟。赫連勃勃回書許之,但欲取關中之意未嘗更改。
劉裕駐兵長安,聚集將佐,遍觀秦漢以來宮室故址;又到渭水之濱,望河長歎此地寧複有呂望之才耶!孤欲意息駕長安,經略趙魏之地,公等以為如何?
諸將久役征伐,各起思歸之心,於是皆答趙魏之國兵精糧足,難以拔之。不如令桂陽公鎮守長安,明公自班師還京,養士聚糧,然後可議征西北之地可也。
劉裕聞之,知軍心厭戰,心下不悅,頗為猶豫不決。
正在這時,忽京城有使者至,報說前將軍劉穆之病故,天子詔命大軍還師。劉裕聽罷,啊呀一聲,昏倒於地,未見氣息如何,先見四肢不舉。
眾將大驚,七手八腳,急救醒來。劉裕望天大哭,叫道此乃天喪我右臂也!
號呼半日方止,升堂高坐,對諸將說道孤欲趁此千載良機,平複西北,一統華夷。奈朝廷詔命還師,前將軍不幸亡故。君命可違,天喪我穆之,卻不能複生。今我引兵在外攻伐,京中再無心腹重臣托以根本,則為桓玄第二矣。孤勢必還京,留次子桂陽公劉義真為都督雍、梁、秦三州軍事,留鎮長安,爾諸公當善為輔之。待孤回去建康,將朝中之事妥加安頓,再複北上,與諸公建立不世奇功,平複天下。
劉義真年方十一歲,令其掌此重權,屬下皆虎狼悍將,早伏悲劇結局於此。
劉裕深知東晉朝廷最忌功臣,擔心生變,於是留王鎮惡為司馬,命沈田子等心腹十餘人共相輔佐,同掌軍權,並無主次轄屬。當夜大宴群僚,謀求一醉,次日將引大軍東歸。
沈田子與王鎮惡爭功不平,當夜酒後與傅玄之來見劉裕,獻譖道王鎮惡屢有貳心,且其乃關中人氏,與我江南人並非一意,今留其於故鄉,若一旦有變,當如之何?
劉裕酒醉,順口答道孤今留卿等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為不善,正足以自取滅亡。昔日鐘會不得遂其亂者,因有衛公之故也。卿等有十餘人留此,何懼王鎮惡一人耶!
言罷臥倒,鼻息如雷。
畫外音劉裕出身微賤,不知用人之術,於此可謂淋漓儘致。此言一出,便為此後內訌種下禍因。既留幼子掌握中原重地,且使部下悍將非同一心,豈非自遺禍患哉!
次日一早,劉裕引兵欲行,頭尚暈炫。三秦父老聞劉裕欲還建康,皆詣宮門流涕,再拜而訴道關中殘民不沾王化,今已百年之久。明公既已克服,一旦舍此,欲何歸耶!
劉裕湣然,於馬上慰諭眾民我既受命朝廷,今天子詔命東歸,何敢擅留?誠感父老懷本之誌,我以次子與朝廷文武賢才共鎮關中之境,亦奉天子牧守。今因朝中有事,我振旅暫且還京,期歲必還複至,卿等寬心以待可也。
即彆三秦父老,啟駕而行。次子劉義真送至城外三十裡,劉裕執子之手付予長史王修此子年幼,卿宜儘心輔佐,效忠義之心,休負我托。
王修再拜而泣臣蒙明公拔擢,委以重任,安敢懈怠,雖肝腦塗地,不敢有負重托。
劉裕怏怏不樂,引兵東歸,自洛入河,開汴渠以歸,來建康覲見天子。
晉文帝慰問一路勞苦征塵,使其還於東府。
劉裕辭帝而出,與群僚來祭前將軍劉穆之靈柩。哭拜於地,號啕良久方起,遂表請朝廷追贈侍中、司徒、南昌縣侯。隨行群僚無不嗟歎,暗謂其君臣隆遇相得。
鏡頭轉換,按下東南,複說西北。
夏王赫連勃勃聞報劉裕率眾東還,不勝之喜,遂聚部下文武商議,欲東取長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將軍王買德進言關中自古以來便是形勝之地,非帝王之才不能守之。今劉裕以其幼子鎮守長安,自己狼狽而歸,是欲還都,成其篡逆大事,不複以中原為意。此乃上天以關中賜我大夏,大王不可失此良機也。
赫連勃勃聞言大喜,乃使其子赫連璝為前鋒都督,率鐵騎二萬來攻長安,自率大軍為後繼,逶迤進發。晉義熙十四年正月,赫連璝引兵東進,關中士民望風歸降者塞滿街衢。
桂陽公劉義真聞夏王引兵來取長安,不由大驚,急使掌軍司馬大將王鎮惡、參軍沈田子、傅弘之三員上將,各引兵五千,前去迎敵。
三將得令,引本部軍出城安營,各自升帳聚將,商議對敵之策。
沈田子欲據北地以拒夏兵,請傅弘之至營問道今王鎮惡自侍其功,驕傲輕慢我等,我欲趁此夏兵東來殺之,公有何妙計教我?
傅弘之我來日請王鎮惡到我營內,隻說計議退夏兵之策,彼必然親至。我以酒灌醉鎮惡,令將軍宗族沈敬仁率三百刀斧手進內殺之,則關中之事,豈不任由將軍耶!
沈田子此計大妙!
乃喚沈敬仁至,吩咐計策了當。傅弘之回營,次日令人來請王鎮惡商議軍情,王鎮惡不知是計,欣然來至傅弘之軍營。傅弘之接入,置酒殷勤相勸。
王鎮惡好酒如命,於是大醉,被沈敬仁引刀斧手徑入軍帳,斬於宴席之前。
沈田子至,將王鎮惡首級號令軍前,說道王鎮惡謀反,某奉太尉密令斬之。其部下脅從無罪,休得驚慌。
遂收其部下之兵,分作二營屯駐。王鎮惡部將劉弘之逃離大營,進長安城私告桂陽公劉義真,說傅、沈二人挾私內訌,誅殺功臣。
劉義真聞報大驚,與王修披甲持刀,引諸將登臨橫門大營。沈田子迎入軍帳,說道王鎮惡懷有貳心,末將等與傅弘之故此殺之,號令三軍。我等並無異誌,望請主公勿憂。
王修冷笑道休說鎮惡未反,便是果要反時,亦不該你斬。你等同列上將,未待稟明主公而相互攻殺,不是謀反而何!
言訖刀落,將沈田子斬於帳中。
眾將皆恨王修為人刻薄,見當場殺了沈田子,儘皆鼓噪,上前奪了王修手中佩刀,言於劉義真道本是王鎮惡謀反,被傅弘之與沈田子二位將軍誅之。今王修不問情由,複擅殺大將,是必與王鎮惡通謀造反。若不將其問罪,我等皆散,回歸建康。
劉義真此時不辨真假,又被左右逼惑,即命禁軍統令劉乞將與我拿下!
劉乞將應諾,上前執下王修。王修掙紮叫罵,便被諸將當場殺之。
劉義真見殺了王修,後悔不迭,遂令傅弘之往退夏王之兵。
傅弘之領命率軍抵抗,但因畏懼夏軍強大不敢前進,退守劉回堡,親回長安請求援兵。劉義真痛悔錯殺王修,遂命劉乞將亦擒傅弘之,以敗兵之罪誅殺。
如此晉軍內鬥,大將皆亡。赫連璝遂揮軍大進,進據鹹陽,遣使還報其父。
赫連勃勃聞訊大喜,親引大兵而至,聚文武商議攻打長安之策。
王買德進言長安城高池深,急未可攻。鹹陽既歸我有,可分兵各守險阻,絕其樵采之路,斷其糧草之通。不過半年,長安食儘薪窮,晉兵必自亂逃歸江南,關中自為大王所有。
夏王大喜稱善,於是不攻長安,分兵守住各處險隘。
數月之後,果然晉軍食儘樵無。劉義真心慌,急使人潛回建康,報知父親劉裕。
字幕西元四一八年,晉義熙十四年六月。
江南之地錦繡鋪地,流翠滿山。
晉太尉劉裕因平滅後秦、收複兩京大功,始受宋公、相國之封。遂崇繼母蕭氏為太妃,以孔靖為尚書令,王弘為仆射,傅亮、蔡廓為侍中,謝晦為右衛將軍,殷景仁為秘書郎。另欲以世子劉義符外鎮荊州。
部將張邵諫道世子國之儲貳,乃四海之係,不宜使其居於外任。
劉裕從之,乃以彆子劉義隆為荊州刺史,以到彥之、張邵、王曇首、王華為參佐。劉義隆當時年紀尚幼,劉裕囑道你到荊州,府中之事,皆決於張邵。王曇首為人沉毅有器度,乃宰相之才,汝宜每事谘之。
劉義隆聆聽教誨,於是辭行父親,至荊州上任去訖。
劉裕既為相國,時刻留意關中事態變化,傳驛往來不斷。當得知王鎮惡被沈田子與傅弘之所殺,肝腸俱裂,上疏皇帝司馬德宗沈田子忽然發狂,殺害忠良。王鎮惡為國屢建奇功,請追贈為左將軍、青州刺史,令其子王靈福嗣其父爵。
便在此時,劉義真使人來報夏王赫連勃勃入據鹹陽,斷絕長安樵采及運糧之路。
劉裕更是大驚,急使蒯恩召劉義真東歸。複使朱齡石去守關中,臨行囑道卿至長安,可救義真,輕裝速發出關,然後徐行。若關右必不可守,便與義真俱歸建康可也。
朱齡石領命而行,十一月兵至長安。
劉義真便令朱齡石守城,己與將士大掠而返,多載寶貨子女,並軌連車徐行,每日行軍不過十餘裡。有部將諫說丟棄財物輕裝而走,劉義真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