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文武百官聞此,再無一言。
字幕十一月,戊子,隋文帝下詔,冊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當日天下地震,太子請降章服,宮官不稱臣。詔命從之,並命以宇文述為左衛率,征洪州總管郭衍為左監門率。
東宮既然易主,隋文帝卻不許廢太子出宮,就令新太子楊廣拘押宮內,嚴加管束。
楊勇兀自認為自己未犯重罪,多次求見父皇申明冤情,皆被楊廣阻攔,不使文帝得知。忽有一日,楊勇見楊廣不在宮內,遂爬到樹上,向對麵內苑大聲喊叫,高呼冤枉。
文帝正在寢宮午睡,聽到叫聲,便命內侍往觀。
內侍探罷實情,返回跪奏是故太子勇爬到高樹之上,高叫冤枉,並求陛下召見。
楊堅聞報大奇,欲命傳見,適逢越國公楊素入內,奏道豈有皇室貴胄,於光天化日爬到樹巔,放聲大叫之理?此必是情誌昏亂,瘋鬼附身。陛下休見楊勇,恐瘋鬼轉赴帝身!
文帝此時已愈花甲,進入垂暮之年,便如癡婦村老一般,深信佛道鬼神不疑。遂被楊素三言兩語,信以為然,便被其欺哄,楊勇終不得見。
字幕公元601年,隋開皇二十一年。
太史令袁充奏稱據臣觀測日影,發現自我隋朝建立以來,白晝漸長。
隋文帝聞而甚喜,因謂百官日長乃天之佑,應取日長之意,以為年號。
便詔命於是年正月一日,改元仁壽。規定百工作業,以日長之故,並加任務。天下丁匠以此為苦,皆罵袁充誣天病民。
仁壽元年,魏郡臨漳人陸法言繼承前代韻書,與沛國相縣人劉臻等合編成《切韻》一書,共五卷,乃為中國韻書定型之作。
畫外音《切韻》以當時洛陽語音為基,酌收古音及其它方言語音而成書,不僅審音辯韻,且對研究漢語音史也有重要資料價值。《切韻》寫成後,六朝諸家韻書漸亡。
文帝謂天下一統太平,皆是佛教之力,乃下詔曰朕歸依三寶,重興聖教,思與四海內一切人民俱發菩提,共修福業。使當今現在,爰及來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即命諸州名藩均建靈塔,分送佛舍利於三十一州。又命天下舍利塔內,須各作神尼智仙之像供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鏡頭閃回,便說神尼智仙由來。
字幕智仙,河東蒲阪劉氏之女,自小出家,精研戒行。
忽有一日,智仙無故失蹤,寺內群尼遍尋不見。寺僧恐其誤墮入井,到處尋找,最後卻在佛堂中找到,見其儼然打坐,猶如禪者入定。
彼時智仙隻有七歲,可見的是神尼,生來就不同凡響。
及其稍稍長大,便常言吉凶成敗之事,頗為靈驗。
西魏大統七年,六月癸醜夜。蒲阪守將楊忠之妻呂苦桃,於馮翊般若寺生下楊堅,當時紫氣充庭。六月天氣,褓母為小兒扇風,小兒竟然寒甚幾絕。
忽有一比丘尼無由而至,對楊忠說道此兒有天佛所佑,寒暑不侵,將軍毋憂。
楊忠甚為驚奇,不由問道僧尼何來?
比丘尼答道我乃女僧智仙,從來處來。此兒與我佛有絕大緣法,可取乳名為那羅延。
楊忠又問那羅延何意?
比丘尼答是為梵語,乃金剛不壞之意也。
楊忠夫婦聞說金剛不壞,倒也喜歡,便無異議。
比丘尼又道此兒來處不比尋常,故此誕於寺中。若是抱回府中,奈你俗家穢雜不堪,恐養不成活,不如便由貧尼我來撫養。
楊忠夫婦因不知此尼是何方神聖,又不相識,怎肯將新生之兒送她扶養?本為不願,但那小兒很怪,看見尼師不哭,離開神尼則就啼哭不休。楊忠全家無法止其兒啼,隻有將僧尼一並帶回府中,割宅以為尼寺,開一小門相通,小兒由僧尼帶去隔壁彆館撫養。
因此楊堅在褓繈之際,就與神尼過著出家生活,吃齋奉佛,長達十三年之久。
神尼領養那羅延時,曾與楊忠夫婦約定,不得其允許,不得隨便抱看小兒。忽有一日,楊堅生母呂氏想念兒子,便乘神尼離開府宅,偷偷進房,從床上將小兒抱起。
及其抱在手中,忽覺有異,看那小兒之時,化為一條赤龍。呂氏驚惶恐怖,雙手發抖鬆脫,小兒墮地,哇哇大叫。
此時神尼回來,聞聲入室,見小兒墜落地上,隨從地上抱起,對呂氏言道主母因何不依前約,偏要來妄觸龍兒?隻此一摔,則令其晚得天下十年也。
呂氏張皇失措,回府告誡楊忠諸妻妾,從此不許入隔壁尼寺,更不許抱此兒。
那羅延七歲,神尼對其說道兒當大貴,自東國而來。佛法不久當滅,全由兒複興之。
神尼沉靜寡言,精修道業,楊堅在寺內由其教養,直到十三歲為止,方始離開佛寺,回到自己家中。神尼便回般若寺內,居住四十餘年,從不走出寺門之外。
到周武帝滅法之時,神尼才複歸小寺,隱住楊家,內著法服,戒行不改。後來果然如神尼所說,楊堅自揚州進入長安為丞相,繼為天子,因而重興佛法。
楊堅未登位時曾遇梵僧,以舍利一袋贈之,並道檁越他日為普天慈父,此是大覺遺靈,故留與供養。
梵僧說罷離去,自此便如平空消失,再也不能尋見。
當文帝登極之日,想起當初梵僧所言,便即拿出其所贈舍利,與曇遷法師各置舍利於掌上而數。則查數多遍,每遍或少或多,始終無法數定。
曇遷法師由是讚歎道阿彌陀佛,諸佛法身,過於數量,非世間所能測也。
文帝信以為然,遂用七寶瓶貯之。及至海內大定,複又憶起梵僧之言,因此詔將舍利分送各州郡,命各建塔供養,塔下皆圖繪智仙神尼之像。
此時神尼早已圓寂,文帝時常想念,遂敕令史官王劭為其作傳,並發大願,度僧弘法。此便是智仙神尼傳說根末,但因見於正史,又非虛妄。
閃回結束,智仙之事敘罷,書歸正文。
隋仁壽元年十一月,資州山僚起事。文帝以衛尉卿衛文升為資州刺史,前去鎮撫。
字幕衛文升名玄,洛陽鮮卑族人,侍中衛標之子,常以字稱之。
衛文升奉命到任,單人獨騎來到獠人營帳,求見首領,說道我非信使,便是資州刺史衛文升。今奉天子詔命,前來安撫保護你等,休要驚慌恐懼。
獠人聞而大驚,未知其帶來多少軍馬,都不敢動。
於是衛文升向獠人陳說利害,獠人首領被其感化,撤兵離去。衛文升在資州招撫旬月,前後歸附朝廷獠人有十餘萬人眾。
文帝聞而大悅,賞賜衛文升細絹兩千匹,任命為遂州總管。
此時上大將軍王世積案發,在受審之時一時失口,曾說從高熲處曾聽到宮闈中秘事。
隋文帝聽後大驚,欲定高熲之罪。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弼、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人,都上書證明高熲無罪。
文帝由此愈加懷疑,且因高熲是為廢太子楊勇姻親,便命將為高熲上書辯冤者都交給執法官員處理。高熲終被連坐免官,僅以公爵身份返第,後遭免職。
畫外音自隋朝建立以來,高熲一直甚得獨孤皇後青睞,恩寵倍至。其後失寵於皇後,卻隻因一句謊話,其實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鏡頭閃回,數年之前。
高熲夫人去世,獨孤皇後念其年老孤苦無依,遂對楊堅說道高仆射晚年喪妻,陛下怎能不為其娶妻,使老臣失怙?
楊堅以為然,遂將此語告訴高熲。
高熲流淚說道臣年邁矣,退朝之後,惟吃齋念佛而已。雖蒙陛下垂愛,但臣深念亡妻之德,不欲續娶彆室也。
楊堅深加讚歎,於是作罷。
此後未幾,高熲愛妾產子。楊堅聞而欣悅,獨孤皇後卻勃然大怒。
楊堅問其發怒緣故,獨孤皇後道陛下還應信高熲乎?陛下欲為其娶妻,高熲以戀念亡妻為由堅拒,是心存愛妾,當麵欺騙陛下也。
楊堅大悟,因此疏遠高熲。當此王世積之案,故此誣言易入,高熲終被罷官。
閃回結束。隋文帝即罷高熲,乃以尚書右仆射楊素為左仆射,納言蘇威補為右仆射。
便在此際,邊報傳來突厥步迦可汗興兵犯塞,大敗代州總管韓弘於恒安。
文帝聞而大怒,遂拜楊素為行軍元帥,賜給良馬一百匹、母馬兩百匹、奴婢一百口,命帶兵前往雲州攻打突厥。
楊素奉旨領兵西征,一路連連破敵。
突厥逃跑,楊素率騎兵緊追不舍,到傍晚終於追及。因恐敵人分散逃跑,就命大隊騎兵在後緩行,自親領兩名騎兵並兩個突厥降卒潛入敵陣,同敵軍一起前行,敵人不覺。
至晚,突厥停軍止宿,楊素暗遣部眾馳回傳令,命大隊騎兵突然襲擊。
於是大敗突厥,降男女九萬餘口,磧南再無突厥騎兵蹤跡。
文帝聞報大喜,詔命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向北進攻步迦可汗。
仁壽二年春,隋朝大軍依托嶺南,進軍交趾、九真,剿滅李氏萬春國領主皇朝,結束其長達五十八年割據曆史,隋朝疆域推進到中南半島。
此戰大勝之後,嶺南巾幗傳奇英雄冼夫人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便在此時,獨孤皇後患疾,纏綿不愈,臥床百餘日之久。至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獨孤皇後於永安宮奄然而逝,壽止五十九歲。
隋文帝為之哀毀骨立,遂顯垂暮之態,雄心頓消。
著作郎王劭立刻秉承天子之意,上書稱賀皇後乃是觀世音菩薩下凡,今塵緣已了,被諸天神佛迎接天宮歸位,是為屍解,並非亡逝。
隋文帝覽奏,且悲且喜。同時更有西來天竺高僧入見,聲稱皇後是被諸神佛迎接到西方阿彌陀淨土,自己有幸,曾在西域遇見皇後法駕。
隋文帝愈加激動,賜物兩千餘段與那高僧,天竺僧由此而致巨富。
皇後去世,隋文帝如遭重創,病體漸漸沉重,故將獨孤皇後喪事,全權委托尚書左仆射楊素負責。楊素帶領人馬親到野外選址,為皇後建設山陵,凡事親力親為。隋文帝大為感動,賜詔褒獎,說其為皇後尋訪山陵之功,遠逾平戎定寇功績。
隋文帝為獨孤皇後賜諡號為獻,召高僧五十餘人進宮,舉行四十九天宏大法會,然後又講《淨名經》,皇太子楊廣親臨聽講。四海大德宗師,一時翹楚皆都命參加。
閏十月,隋文帝親自為妻送葬。為祈禱冥福,又詔命耗費巨資修建禪定寺,占地九百餘畝,直到隋煬帝登基後才告完工。
獨孤皇後去世一年有餘,亦即仁壽四年,甲子,隋文帝一病不起。臨終之前,於榻上仁手,撫摸皇太子楊廣頭頂,戀戀不舍。
又對營建山陵總監何稠囑道卿於前歲曾葬皇後,如今我死,並需用心安置。何以囑此?隻難以忘懷獻皇後耶!若靈魂有知,定使我夫妻在黃泉之下團聚。
太子與何稠皆都再拜受命,文帝乃崩,壽止六十四歲。
太子楊廣即位,是為煬帝,為父親上廟號為高祖,諡曰文。因關於隋朝野史軼聞頗多,故依坊間俗語,楊堅是被太子楊廣弑殺,其說甚為盛行。(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