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安西都護府自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起,到唐憲宗元和三年止,共存在約有一百七十年之久。管轄包括今新疆、哈薩克斯坦東部和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東部、阿富汗大部、伊朗東北部、土庫曼斯坦東半部、烏茲彆克斯坦大部等地。
郭孝恪就任安西都護之時,西突厥乙毘咄陸可汗已殺沙缽羅葉護,吞並其眾,又擊滅吐火羅部。由是自恃強大,遂拘留唐使,侵暴西域,兵寇伊州。
於是上任伊始,郭孝恪便率輕騎二千,自烏骨邀擊西突厥叛匪。
鐵騎到處,乙毘咄陸兵敗,又遣處月、處密二部圍天山,再被郭孝恪擊敗。唐軍乘勝而進,三戰皆捷,先攻拔處月俟斤所居城池;繼又追奔至遏索山,儘降處密之眾而歸。
乙毘咄陸數敗於郭孝恪,在安西之地立腳不住,引其部眾西擊康居,順道攻破米國。乙毘咄陸將戰利品皆都擁為己有,不分與追隨部落首領,隨行諸部皆都大怨。
部將泥孰啜性情粗暴,輒引本部兵奪取貲財戰利。
乙毘咄陸大怒,立命斬殺泥孰啜,眾將並皆怨憤。泥孰啜部將胡祿屋聞說本主被殺,引兵襲擊可汗牙帳。乙毘咄陸部眾大散,隻得走保白水胡城。
於是弩失畢諸部及乙毘咄陸所部屋利啜皆反,複引眾東還,並遣使前往長安,詣闕歸降大唐,並請廢黜乙毘咄陸,更立可汗。
唐太宗遂遣使齎持玉璽丹書,立莫賀咄之子為西突厥之首,稱乙毘射匱可汗。
乙毘射匱可汗既立,釋放乙毘咄陸所留唐使者,並率諸部兵馬,西擊乙毘咄陸於白水胡城。未料乙毘咄陸早就有備待發,出兵擊之,乙毘射匱大敗東還。
乙毘咄陸獲勝,遣使招其故部還歸。
故部落首領皆都答複道即使我千人戰死,一人獨存,亦不汝從!
乙毘咄陸自知不為眾人所附,乃西奔塔裡木北吐火羅城。
貞觀十六年,冬十月,丙申。殿中監郢縱公宇文士及病卒。
唐太宗聞報流涕不止,追贈左衛大將軍、涼州都督,陪葬昭陵,諡號為恭。
黃門侍郎劉洎奏道士及生活奢侈,不應賜諡為恭。
太宗拗不過此公,最終依照眾議,諡號為縱。
宇文士及曾尚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竇建德在聊城殺死宇文化及時,南陽公主所生之子宇文禪師一同遇難,公主出家為尼。
竇建德兵敗之後,南陽公主回轉長安,宇文士及請求複合。公主道我父被你兄所弑,便與你家乃是仇敵。隻因你未曾參與謀逆,才不殺你而已,焉能再做夫妻!
宇文士及聞言大悲,隻得放棄。
唐太宗因從諫如流,故身側如魏徵一般諍臣如雲,惟宇文士及從不逆鱗上奏,博其賢名,隻甘願在天子身側默默相伴。
太宗曾在宮中後園觀賞景致,宇文士及陪侍,順便指著一棵樹道此真乃嘉木也!
宇文士及聞聲稱是,並且大加讚美。
太宗正色道魏徵常勸我遠離佞人,我一直不知其所指,今見卿諂佞如此,我知之矣。
宇文士及急叩頭謝罪道諸宰相固然皆是乾國忠臣,但亦常犯顏直諫,使得陛下手足無措,毫無為君興味。臣有幸忝在陛下身側,若不稍微將就,順遂帝意,則陛下雖貴為天子,又有何人生樂趣哉?
李世民細品其言中之意,不由開懷大笑,伸手扯起,後複大加賞賜。
貞觀十七年正月,太子太師魏徵病危。太宗派遣使者候問,賜給藥餌,又派中郎將李安儼值宿魏府,隨時稟報病情。又與太子同到魏府問候,並將衡山公主許嫁其子魏叔玉。
魏徵終於不治病故,壽止六十四歲。
太宗李世民傷心非常,廢朝五日。追贈魏徵為司空,贈諡“文貞”,下詔厚葬。
魏徵妻裴氏以丈夫生平簡樸,豪葬不合亡者之誌為由拒絕,隻以小車裝載靈柩下葬。太宗率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刻書碑文。
魏徵去世,妻裴氏將其一頁遺表上呈,字體難以辨識。其略雲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者國安,用惡者國衰。公卿大臣,有愛有憎,憎者隻見其惡,愛者惟見其善。愛憎之間,豈可不慎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除惡不豫,任賢不忌,國可興矣。
太宗覽表,流淚不止道魏公臨死,尚憂國事如此!朕嘗聞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離我而去,是永失一明鑒矣。滿朝文武皆說,魏徵做人疏慢。可我觀其為人態度,隻覺嫵媚。
眾侍聞言,無不流涕讚歎。太宗感歎舊臣漸漸零落,或者衰老,亦覺自己身體不濟,恐後世子孫忘記眾臣開國大功,遂命刻畫二十四位功臣之像,懸掛於長安宮城西內三清殿側淩煙閣內,稱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二十四臣畫像比例皆依真人大小,均麵北而立,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宰輔,中間一層為功高王侯,最外一層則為其他功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二十四位功臣是為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元王李孝恭,萊國成公杜如晦,鄭國文貞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忠壯公段誌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積,護國公秦瓊。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非按照功勞大小排名,而是按照當時官職排名。此前去世者因獲贈官,遠高於生前職務,因而排前。
淩煙閣功臣圖成,太宗引眾臣登閣觀覽,並評價當下在職諸臣道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今名將惟李世積、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積、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李靖可謂我大唐戰神,今已賦閒,在家養老,功勳蓋世,豈可論哉。
李世積常年帶兵在外,早將鬼穀門掌門之位讓與房玄齡,此處表過,列位看官須知。
論功已罷,太宗聞知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母親姑臧夫人、弟蘭州都督沙門都還居住在涼州,遂派契苾何力回涼州省親,並安撫契苾部落。
契苾何力歸至涼州,卻發現母弟皆都不在,且本部諸首領都欲脫離大唐,歸附薛延陀。契苾何力十分驚詫,因而問道大唐天子待我等如此厚恩,公等何故叛離?
諸首領道薛延陀勢大,乃是涼州霸主;唐朝雖盛,然鞭長莫及,無力西顧。姑臧夫人及蘭州都督都已到薛延陀部,大人何不前往?
契苾何力有沙門孝母足矣,我則可忠於大唐陛下,堅決不去。
契苾部諸首領聞此,便發動兵變,捆綁何力,送到薛延陀真珠可汗乙失夷男牙帳。
真珠可汗令釋其縛,使其母弟勸降。契苾何力箕坐帳中,拔出佩刀,麵向東方喊道豈有大唐忠烈之士,而屈虜庭者?天地日月,以知我心!
乃舉手中彎刀,將左耳割掉,發誓不從。真珠可汗欲殺何力,其妻力勸作罷。
契苾何力隨從有逃回長安者,向天子奏說主將叛逃薛延陀。太宗說道契苾何力對我大唐忠心耿耿,其歸薛延陀,必非本意。
侍臣奏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彼戎狄之族臭味相投,契苾何力加盟薛延陀,如魚得水,今得歸其本部,緣何不叛?
唐太宗怒道非也!契苾心如鐵石,肯定不會叛我。
恰有使者自薛延陀歸,詳述何力截耳發誓真情。太宗聞而落淚,對近侍道契苾何力究竟是何等樣人,汝今知之耶?
近侍慚愧無地,伏地請罪。
太宗當即命兵部侍郎崔敦禮為使,持節曉諭薛延陀,將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為妻,換回何力。契苾何力因此得以還朝,官拜右驍衛大將軍。
新興公主將要出塞成親,何力諫道萬萬不可因為微臣之故,許與薛延陀通婚。
唐太宗道王者言出如綸。朕已允婚於真珠可汗,身為天子,豈可自食其言?
契苾何力臣非欲陛下立刻回絕,隻希望暫且延緩此事。臣聞自古有迎親禮儀,陛下可敕令真珠可汗前來迎親,即使其不到長安,也要到靈州;真珠可汗必定不敢前來,則回絕有由也。真珠性情剛直暴戾,既然不能與大唐通婚,其部下亦各懷異心;且以乙失夷男情狀,不過一二年便會病死。其二子不和,必然爭奪王位,大打出手。屆時陛下隻遣一旅之師,便可輕易製服薛延陀全族也。
唐太宗聽從其諫,於是征召真珠可汗,命其前來迎親。
真珠可汗恐其有詐,果然不敢前來迎親。一年後亦果然病死,二子突利失、拔酌爭位,拔酌殺死突利失自立,薛延陀因此大亂。
便在契苾何力出使西涼之際,有雩尉遊文芝狀告代州都督劉蘭謀反。太宗令有司審查屬實,遂命將劉蘭坐腰斬。
右武候將軍丘行恭與劉蘭向來有隙,乃向行刑刀手索討其心肝食之。
太宗聞而大怒,因派人嚴辭責備道劉蘭謀反,國有常刑,卿有何恨,以至如此!若以此為忠孝,則太子諸王先食之矣,豈至卿邪!
字幕丘行恭本姓丘敦,表字敬,原籍河南洛陽,鮮卑族人。西魏鎮東將軍丘壽之孫,稷州刺史丘和之子。
丘行恭出身將門世家,勇力非常,善於騎射。隋朝大業末年,與兄長丘師在岐州起義,聚集兵眾萬人,居守郿城自保,百姓大多前來依附。
平涼奴賊數萬人包圍扶風,扶風太守竇璡堅守城池,賊軍數月未克,乏糧離散。丘行恭率領五百人以送糧食為名,齎牛酒到奴賊軍營,殺其賊首,儘降其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攻略關中,丘行恭便與兄長丘師在渭北謁見,就此率眾歸順唐軍。
此後,丘行恭一直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先後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屢立戰功,升任左一府驃騎,所受賞賜甚厚。
與王世充軍在邙山決戰之時,丘行恭帶領數十名騎兵衝進敵陣,勢不可擋,殺傷敵軍甚眾。敵軍十數騎追至,射中唐太宗戰馬。丘行恭連射數人落馬,餘者不敢向前。
丘行恭將自己所乘戰馬讓給秦王,在前挺刀步行,又斬殺數名敵軍,保護李世民返回唐軍大營,最終大敗王世充。
武德九年,丘行恭參與玄武門之變,因功升任左衛將軍。貞觀十三年,丘行恭跟隨侯君集攻打,滅高昌國以歸,因功受封天水郡公,升任右武候將軍。
畫外音唐高宗李治繼位後,丘行恭升任右武侯大將軍,兼冀、陝二州刺史,不久辭職退休。麟德二年去世,時年八十歲,追贈荊州刺史,諡號襄,賜給溫明秘器,陪葬於昭陵。丘行恭平生收緣結果如此,結以小傳,按下不提。
貞觀十七年,二月壬午。
天子升朝,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朕嘗讀史,因見帝舜曾造漆器,諫止者十餘人之眾。造一漆器而已,何足眾人皆諫?
褚遂良奏答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將以金玉為之。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若禍亂已成,無所複諫矣。
唐太宗讚道誠然如此。當商紂王帝辛之時,有南蠻國進象牙之箸,比乾引以為憂,便是此理。此後朕若有過,卿亦當諫其始漸。朕見前世帝王拒諫者,多雲業已為之,或雲業已許之,終不為改。如此,欲無危亡,得乎!
來日,太宗詔以太子詹事、鄖國公張亮為洛州都督。
字幕張亮,鄭州滎陽人,出身貧寒,隋末時參加瓦崗軍,隸屬於徐世積部下。因隨徐世績鎮守黎陽,屢立戰功;終因李密兵敗,乃與徐茂功降唐,被命為鄭州刺史。
後因房玄齡推薦,張亮被秦王召入天策府,擔任車騎將軍。李世民賞識張亮武勇,視為心腹;因張亮在玄武門之變中立功甚巨,更為秦王器重。
唐太宗即位之後,張亮被封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此後十餘年來曆任要職,直做到太子詹事,此番更受封洛州都督重任。
張亮奉旨就職外任,剛要啟行,潞國公侯君集在家中設宴,與其話彆。
唐太宗圖繪二十四位功臣於淩煙閣,鄖國公張亮名列第十六位,潞國公侯君集名列第十七位。侯君集自以為平滅高昌功高蓋世,對此排位不滿,便懷怨望之心,生有異誌。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侯君集以言語相激道賢兄身為二十四功臣之一,卻不能立身朝廷,外派小小洛州,任都督微職,可知是何人在背後相排擠乎?
張亮早知侯君集懷有異誌,本來對其懷有戒心,此時酒已半酣,遂順口答道二十四臣譜序已定,公位列張亮之後;則若有人排擠於某,非公而誰!
侯君集反被張亮所激,攘袂離坐,勃然大怒道我平高昌,功高蓋世,除恩師以外,有何人能位居我上?你我同門兄弟,某安能排擠賢兄!今皇帝刻薄寡恩,偶因揪我小錯,便轉麵無情,嗔如屋大,某鬱鬱殊不聊生!公能反乎?若能,弟必隨兄後,願為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