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漪瀾院上上下下忙碌,大箱小箱的東西往車上搬,不禁無語。
“你們這樣吾坐哪?”
“女郎說笑了,怎能讓您坐放雜物的車?”
“……”是他膚淺了。
“華清山很遠嗎?”
“算不得遠,城外三十裡處,快些的話來回一天也夠。”
“……”看他們搬的小爐子、木炭、水壺、砂鍋、恭桶、被子、衣服、點心、茶葉、香爐……沈卿還以為要在外露營幾天呢!
漪瀾院一個主子出行就占了二輛馬車,沈卿算了下,全家最多用六輛馬車,結果到門口一看還是低估了。
整整十輛!沈澈夫妻帶的仆從都夠兩車了,再加上給慧衍大師準備的禮物塞得滿滿當當。
這也就罷,當看見披甲執銳的一百私兵時,沈卿不淡定了,出門三十裡上個香至於這麼興師動眾嗎!
雖然這世道士族豢養私兵是常態,但這麼大咧咧的放出來真的好麼?而且也太小題大做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去什麼龍潭虎穴呢。
沈卿恍恍惚惚的被扶上車,百來號人浩浩蕩蕩的出發。
透過窗紗看街景變化,沈卿恍然,來到這個世界已經第六天了。
前三天呆在漪瀾院適應了解這個世界,去過皇宮,上了兩天學,今天就要踏出這座城,總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出城與去皇宮是相反的方向,這次看到的是不同的光景,越往外越蕭索,畢竟離市中心越來越遠了嘛,沈卿倒也能理解。
約莫走了兩刻鐘,隊伍停了下來,沈卿悄悄探出頭看見前方高大的城牆。
這就到城市邊緣了?那宣都也太小了吧。
等守門士兵檢查完令牌放行,出了城門才發現並不是到了野外郊區,依然是街道還有房屋,原來隻是出了內城。
一牆之隔兩副光景,內城的百姓雖然也不富裕,但住的好歹都是磚瓦房,最次也是土磚砌的牆,外城基本都是茅草屋,甚至有臨時搭的棚子。
這就是古代的貧民區嗎?沈卿幽幽一歎,關上窗,任何時代的貧富差距都猶如天塹,有人紙醉金迷,有人隱入塵煙。
外城的路不如內城平整,坑坑窪窪,車軲轆常陷入其中濺出泥漿。
馬車又行駛了半個時辰,終於到達了外城,外城駐紮了數倍的士兵,巡查也更加嚴格。
出了城,沈卿開窗,想看看古代的荒野郊區。
郊區是沒錯了但並不是無人,相反,人太多了。城門外搭了幾個粥棚,官兵負責施粥維持秩序,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災民捧碗接過士兵打起的一勺稀薄的粥,立刻一飲而儘不敢有絲毫耽擱。
喝完就有官兵騎著馬揮著鞭子驅使他們離開,城門外駐守的士兵原來是阻止他們入城的。
先前隻聽說雲州大旱,竟已波及到國都了嗎,他見士兵並不是盲目的驅趕,而是有規劃的聚集一批然後由官兵督促著上路,這是有目的性的進行災民分流啊。
“不能進宣都,他們要去哪?”
“奴也不知,一般來說會送去受災比較小的州府。”
馬車行走的方向就有一隊災民,他們骨瘦如柴,眼神空洞,隻是麻木的朝著一個方向走,有些人走著走著突然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一個牽著孩子的婦人,看見沈卿的馬車,目中燃起希冀靠近車窗,哀求道:“求求貴人賞點吃的吧,小婦人可以不吃,可是孩子已經餓了三天,快熬不住了。”
隻見那孩子四五歲的年紀,瘦成皮包骨頭,眼睛凸出臉頰內凹,訥訥重複道:“貴人行行好。”
芳榆心下不忍,遞給婦人一個饅頭,婦人道謝都來不及,立刻咬掉一半饅頭,剩下的趕緊往孩子嘴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