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大事對百姓而言太過遙遠,他們隻關心今天能不能吃飽飯,彆說普通百姓,就是對一般官員也具有延滯性,直到聖旨下達,還有大部分人都沒收到消息。
比如在驛館閒得發黴的沈澈他們。
“三郎今天又去哪了?”沈澈已經習慣了。
“好像是和少使逛街去了。”杜仲回道,他已經不執著於盯梢了,真要出了什麼意外,誰救誰還不一定呢。
沈澈無奈一歎,這麼沒心沒肺也挺好的。
“啊切~”沈卿揉了揉鼻子,誰在背後念叨他?
沈卿拉著沈昀這個榆都百事通在街上閒逛,倒不是真的沒心沒肺,而是在認真踩點,事不可為時,那也隻能跑了。
隻是這地形簡單得孫子來了都搖頭,不過來都來了,在這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也是個難得考查他國國情的好機會。
有句話,叫見微知著,通過榆都百姓的生活水平可以看出榆國的國力,一個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看最長板,而是取決於最短板。
“君樾,榆都有貧民窟嗎?”
沈昀之前沒聽過這個說,但根據字麵意思也能大概理解,“三郎是問庶民的居所?”
“嗯,最窮的、吃不起飯的那種。”
“自是有的,三郎問這個做什麼?”
沈卿掏出幾片金葉子,雙手合十,虔誠道,“家母信佛,曾許願日行一善。”
沈昀拱手致意,“大善!”
隨後沈昀就帶沈卿前往南城,天子腳下,依然有陰溝存在。
在宣都時,沈卿去過三丫家,知道底層庶民的居住環境,這方麵倒相差無幾,生活水平似乎差上不少,個個麵黃肌瘦,一問方知,近來米價貴得離譜,幾乎日日都在長,好些人家缸裡已經斷了米糧。
沈卿皺眉,雖然聽說榆國去歲遭了水患,糧食欠收,但連都城的糧價都穩不住就有些奇怪了。
看來,榆國是真的要大動兵戈了。
正思索間,聽見有人喊“玉家娘子又來施粥了,快過去呀!”
“活菩薩來了!”
人群躁動起來,端著碗往一個方向擠,沈卿趕緊避讓。
“玉家娘子?他們說的是不是玉玦?”
沈昀點頭,“玦姑姑每年都有施粥賑災,在民間頗有善名,前幾日甚至把自己的嫁妝都捐了,國主都下旨褒獎過。”
“走,我們也過去看看。”
隨著人流,走了段路,遠遠的便看到了一處粥棚,玉玦就在其中,親自將一勺勺白粥打舀進百姓手裡的碗,周圍是一群護衛。
走近一看,方梵也在一旁替玉玦打下手。
沈卿擠過去,很是自來熟的喊了聲,“表姐,我來幫你。”
玉玦一怔,見他真掏出錢來讓一旁的護衛再去買些米糧,自己也挽起袖子乾活,笑著接受了他的好意。
上輩子,沈卿也沒少參加公益活動,去災區送溫暖什麼的,乾得也算得心應手。
方梵見了,誇獎道:“小郎君真是心善。”
“舉手之勞罷了。”沈卿謙虛的擺擺手。
如此忙碌半個時辰,粥都煮了十鍋,人還不見減少,沈卿覺得有些不對勁。
一個護衛回來低聲稟報,玉玦眉頭蹙起,沈卿耳尖,明白是來了許多占便宜的,其實並不到沒米下鍋地步的也來領粥,如此行事,反而讓真正需要救助的人領不到粥。
沈卿靈光一閃,彎腰從地上抓起一把沙石當著眾人的麵撒進鍋裡,頓時引起嘩然。
但底層庶民對士族的敬畏致使他們不敢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來,很多人罵罵咧咧的離去,剩下不肯走的便是真正需要救命糧的人。
沈卿這是才對他們解釋道:“我在來的路上,見過許多難民,什麼草根樹皮觀音土都吃,真正餓急的人是不會在意這點泥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