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街玉宅,莫姨娘母子三人對著一桌子已經涼透的豐盛菜肴沒有動筷,氣氛有些凝滯。
玉娉婷氣鼓鼓道:“玉玦根本不會來回來,真是白費了母親一番心血!”
玉霖有些無奈,“論理,她也用不著來。”
莫姨娘歎息,有些愁苦,本想著玉氏其他人已經不在了,她們雖然身份不配,但怎麼也算是玉玦僅剩的家人,三日回門,做做樣子也該回來走個過場。
但顯然,玉玦並沒有把她們當娘家人,玉宓早已跟著搬進侯府,這處宅院容她們住著已是看著玉麒的麵上。
隻是往後又該如何呢?看在血脈之親的份上,玉玦斷不會讓她們餓死,但更多的也沒有了。
原因她自然明白,因為方菀。
方菀之死她沒有做過絲毫設計,像那眼睛揉不得沙子的性情自己就能把自己作死,她又犯得著冒這個風險嗎?
這件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是以方府才容許她活著,玉玦往日也隻是無視她,並未找過她麻煩。
但她不殺伯仁,伯仁卻因她而死,玉玦作為方菀的女兒,也不會給她的血脈特彆幫助,讓她享老封君的福。
莫姨娘看著三姐妹中生得最好的玉娉婷,她素來心高氣傲,自幼見慣了繁華,讓她嫁給尋常人家操煩生計,那比殺了她還要難受。
再看身邊聰慧懂事的小兒子,庶民上進之路多麼艱難她又怎會不知?沒有人為他撐腰,即使頭懸梁錐刺股的憑本事謀個小官,在官場中也隻配當被輕易犧牲的馬前卒。
她這麼舍得讓一雙兒女一生不得誌?
衛雲侯為玉玦所擺的排場她看在眼裡,玉玦被貶為庶民,又是罪人之後,且剛被退了婚,他還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三媒六聘八抬大轎迎玉玦為妻,足可見其真心。
玉玦是個聰明人,不像她的母親,必定能在侯府站穩腳跟,拿捏了寧錯,就相當於掌握了衛雲侯的權柄,如果她願意幫扶,娉婷和霖兒的前程就有保障。
莫姨娘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心裡暗下了一個決定,成功率再小,也值得她一賭。
近日榆都發生了一件大事,方相國家的二郎君方梵,他出家了!
方府——
鄭氏捶打方相國的胸膛,聲淚俱下,“你怎麼不攔著他!你們為什麼都不攔著他!”
她隻是因為玉玦的事心裡憋悶回了一趟娘家,怎麼一回來她那麼大個兒子就落發為僧了!
方太夫人垂首歎息,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段時日為兩個孩子,她仿佛蒼老了好幾歲,鬢角添了不少白發。
方相國攬著鄭時安撫:“孩子心裡苦,若是出家能讓他得到解脫,就讓他去吧。”
鄭氏靠在丈夫懷裡,抽噎得不能自已,方相國幽幽一歎,想到那日方梵說的話。
“當時祖父需要我,我七歲入華蓮代祖父禮佛八年。”
“後來表妹需要我,我下山履行婚約。”
“再後來,方氏需要我背信棄義,我違背了自己的誓言。”
“養育之恩,方梵已經償還,從今往後,隻願順從自己的心意而活。”
他們虧欠這個孩子太多,或許,三年前他們就該阻攔方梵出家,如今隻是回歸了正途。
消息傳玉玦耳中時,她正在接手侯府的內務,聽著負責采買的下人彙報街上聽說來的勁爆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