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勞動力總計也有大約一百三十萬。
假定每十個人死亡一個比例,保守推算下的傷亡數目也有十二萬三人之多。
若考慮實際情況可能遠超過保守數據計算,則死亡的人數有可能更多。新增勞動力的人數也有可能高於每年二十萬的數據。
若以死亡為每十個就有一個的比例計算,那麼實際的犧牲者數量可能會達到二十六萬人以上。還可能存在被隱瞞不報、出現計算錯誤的情形,因此實際參與並最終因參與築長城付出生命的數量,無法確切得知。”
“不過我可以確定的告訴你,那些埋藏在長城下的,不僅僅隻是這個數目。”秦銘如是說。
聽著秦銘的論述,贏政似乎從另一個角度對這個行動做出了評價,“與和其他國家爭鋒相對的代價相比,這十三萬人甚至不到三十萬人的確不算什麼龐大的數字,若要算起二十六萬人,則更加符合我們的接受範圍和容忍度。”
"如果不修築長城,隻會使無數善良的生命遭受苦難與不幸。”
因此,我覺得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嬴政受到秦銘的啟發,此時心裡已渴望展開長城的建設工作。
聽到這番論述,一旁的扶蘇激動得心跳加速,他深為這次建設工程中逝去的生命而哀悼。
犧牲這麼多年輕有力的民夫,實在讓人感到無比悲涼。
雖然如此,正如秦銘所解釋的一樣——僅從勞動力數量來看——修建長城確實是一項對整個國家有利的事。
如果忽視長城的存在,匈奴的不斷入侵將使得百姓陷入更深層次的災難。無數人將四處流離、承受著被搶掠和家園失落的痛苦。
麵對這樣的局麵,扶蘇心中掙紮著尋求公正,無法作出正確的抉擇。
秦銘接著道“大秦國建立,標誌著華夏正式邁上了一個統一的征程。
陛下的能力和決斷無需質疑,超越常人的堅定決心與長遠的眼光彰顯了他的野心。
然而,在成為萬王之王後采取的一些策略可能過於激進,引發了大眾的反感情緒,就比如這座長城的構建。
對於陛下的角度來看,用數以十萬的犧牲換取中原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確是一種劃算的權衡;
然而站在貧窮百姓的角度,陛下所做的卻等同於無視人民的生存權利,榨取財富資源,
使得他們苦不堪言,難以上生存。”
嬴政聽完這一席話並未發表意見。秦銘則堅持繼續說”即便是在戰場上犧牲數十萬乃至數百個士兵,百姓們也會擔心國家的安全,而不是萌生背叛之意。原因無他,
一旦滅掉了對手,大家在待遇層麵並沒有實質的區分。
此外,平民百姓有機會成為守土禦敵的力量之一,為保衛家園自然得到民眾的頌揚,
但是在和平年代,有人被迫為修建長城獻出自己,有人可以選擇留在家裡享受安寧與幸福。
因此,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民之所欲,難以完全滿足所有;民之所懼,則在於不均的分配和自身未來走向何處的不安。
隻有確保了公平與和諧才能使民心歸附。”
秦銘這些觀點,令嬴政開始反省自身的評判。
他說”那麼,是否應該修建城牆呢?
外有強大的北境匈奴窺伺,即使全力駐守在邊境,也很難防禦匈奴的侵擾。
”確實有必要。“
秦銘回答“不過,在著手修建城牆之前,我們要重新定位我們的目的。”
“陛下一向以鐵腕手段執掌朝政,請相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將創造出一種威力遠超於現今燧發槍的新式武器。
那時候,戰爭的性質將會改變;騎兵不再是絕對的主宰,而匈奴的優勢將會被嚴重抑製至幾乎消失。
一旦匈奴再侵犯我大秦國土地,隻要與他們遭遇,幾乎可以確保他們無法逃脫。哪怕是馬術再如何出色的人也難以飛出我大秦軍隊的射界。”
嬴政立刻眼前一亮
”遠超過燧發槍十倍、一百倍威力的武器!?”
"沒錯,這種新式武器名為槍,種類豐富多彩,如式、等,還包含著各種不同種類的火炮迫擊炮、榴彈炮、火箭炮等。
到時候,無論匈奴是否有任何妄圖侵犯之舉,都無法逃脫我的鐵拳製裁。”
修長城的理由源於作戰手段的傳統模式。秦銘軍使用徒步和馬上作戰的方式;而匈奴則是以快速移動和攻擊性的騎戰為特長。在這種新的力量對比中,我大秦國的軍事科技將會大大領先匈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