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望看了一眼婁室,他心裡非常矛盾,本應派自己親自統帥大軍南下,可是現在人困馬乏亟需休整。派婁室南下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他知道婁室的勇猛有餘而智謀不廣,如果在兩軍陣前中了宋軍的計策,損兵折將,那對金軍的士氣打擊可是致命。
宗望想了想,決定還是要派少數精銳跟完顏安國南下,以堵住幽州金兵的嘴。他環顧左右看了一下,道“蒲察、繩果何在?”
隨著宗望的吆喝,大帳的隊伍中閃出兩員大將。這二人都是三十多歲,身材魁梧,相貌凶惡,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正是宗望的心腹將領蒲察和繩果。蒲察和繩果原本是宗望的親兵,也是屢立戰功,後來金軍擴軍,宗望給自己成立了一個300人親兵衛隊,組成了個一個謀克。
一般的金軍一個猛安含十個謀克,共計3000人,期中女真勇士也就百餘人。蒲察和繩果的謀克300是宗望所轄軍隊中的精銳中的精銳,全部都是女真勇士組成。蒲察和繩果雖然隻是統帥一個謀克,但是地位一點都不比統帥猛安的金軍元帥們地位低,他們這個謀克中能用狼牙棒的女真人就有近101novel.com0人。這兩個人由於是宗望的親信,平日裡更是囂張跋扈、目中無人。
這二將聽聞宗望召喚自己,急忙出班施禮道“在。”
宗望道“你二人帶領本部人馬隨著叔王出征,莫要折損了本王的臉麵!”
這二人相互一看,心中都略有不滿,但是不敢違逆宗望的意願,道“是!”
宣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金軍在完顏安國的帶領下出了幽州府舉大軍南征。幽州兵在金軍中雖然屬於弱兵,但是有猛安謀克的軍事製度的強力約束,隊伍戰鬥力比起宋軍來不知強了多少。
河北宣慰使趙植見自從幽州戰敗以後,就覺得早晚金兵必然南下。他是海上之盟連金破遼的始作俑者者,在丟失了幽州等六州之後,朝廷就有意讓趙植當替罪羊。但是正好趕上華夏軍西征,宋朝廷上下整日琢磨怎麼誰去征討陝西,再加上趙植所在的真定府處於兩國的邊境,隻怕處理了趙植也無人敢於接手。所以趙植的河北宣慰使就保留了下來。
趙植還是有些家國情懷的,尤其是對收複幽雲十六州,他是非常期待的。因此他並沒有在真定府消沉下來,而是利用手中權利招兵買馬,並將河北路的廂軍調往了真定府北邊的河間府。河間府已經距離金宋邊境非常近了,他在這屯兵3萬,每日加緊訓練,準備與金國一戰。
趙值還在瓦橋關(今河北雄縣)、益津關(今河北霸縣)、淤口關(今河北霸州東)駐紮人嗎,試圖等待戰事一開,利用三關的地勢先搓一搓敵軍的銳氣。然後在河間府與金人作戰。
完顏安國和劉彥宗出了幽州之後就發現蒲察和繩果二將非常傲慢無禮,對於劉彥宗的指令愛搭不理的,完顏安國斥責他們,他二人也就是表麵上服從。
完顏安國見此二人如此囂張,心中不滿,對劉彥宗道“此二賊依仗宗望的寵信,如此飛揚跋扈,我定殺之。”
劉彥宗道“王爺勿憂,殺二賊何須王爺動手,徒惹宗望埋怨。我有一計既可以破宋,又可以殺敵,兼或除去此二僚,豈不是一舉三得?”
完顏安國道“計將安處?”
劉彥宗就跟完顏安國耳語了幾句,完顏安國聽完滿意的點點頭。當天宿營之後,完顏安國找蒲察和繩果到中軍帳議事。
蒲察和繩果來到中軍帳後,二人見安國坐在帥案之後,隻是傲慢的一拱手就算見過禮了。安國見狀也不在意,道“二位將軍一路辛苦,快快看座。”
二人剛剛坐下,安國道“我軍探馬已經探明,前方有瓦橋、益津、於口三座大關,每座關口都有宋軍千餘。三關之後就是河間府,哪裡宋軍河北宣慰使趙植,帶領3萬人馬駐紮,若想擊破趙植必然要先破三關,不知二位將軍對破關之事有何見解。”
此二人都是被問的一愣,不知如何回答,半晌蒲察道“小人願聽安國王爺吩咐。”
安國道“魯開(劉彥宗的字)將軍覺得應該兵分三路,取下三關,然後再合兵一出,直去河間府,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蒲察道“不知如何分兵。”
劉彥宗道“自然是安國王爺領一部人馬,二位大人引本部人馬,在下再引一部人馬分彆去三關。”
劉彥宗特彆把讓蒲察和繩果二人引著本部人馬強調了一下,意思是讓他們帶著300人,去攻打一個關口。
蒲察一聽就火了,道“劉彥宗老匹夫,你真真的好生算計,難道讓我們300人去攻城嗎?”
劉彥宗冷笑道“二位都是宗望王爺帳下悍將,難道怕了這些宋國雙腳羊嗎?再者出幽州之前,宗望王爺可是說過要你們聽從安國王爺的命令,汝二人敢違抗嗎?”
蒲察大怒,他站起來大步走到劉彥宗的麵前,一把抓住了劉彥宗的衣領揮拳就要打。那劉彥宗原來是追隨老王阿骨打拚殺的勇將,其實並不懼怕蒲察,可是此時他卻麵露驚恐之色,直向安國身後躲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繩果此時一個健步衝上去拉開了蒲察,然後對安國道“不知王爺讓我二人攻取那座關隘。”
劉彥宗本來想激怒蒲察、繩果讓他在中軍帳毆打自己,然後給他們加上一個毆打上官的罪名,懲戒一番,殺殺他們都威風。沒想到繩果還是冷靜,沒有上當。
安國沒有回答,劉彥宗道“你二人可攻取於口關,然後南下河間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