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楷見金富軾同意出兵討伐金兵,心中高興。本來搬到了權臣李資謙和拓俊京之後他就想獨掌朝綱、整頓江山做一代明君。但是事與願違,朝中爆發了權貴黨和西京黨的黨爭之亂。他總體上偏向西京黨,但是他反對遷都到西京,因為到那裡恐就會受到西京黨的控製。如今金軍入寇正好給他了一個機會,王楷就是要借機削弱兩黨的勢力。
王楷認為金人剛剛推翻遼國、又跟宋國連連用兵,典型的窮兵黷武,這次千裡遠征自然消耗甚多,隻要自己堅守在開京,等金兵糧儘自然退兵,自己的威望也就起來了,到時候無論是西京黨還是權貴黨掌控軍隊都在與金軍交戰的過程中損失慘重,他則可再次整頓朝廷的各權臣達到乾綱獨斷的目標。
所以王楷選派的西京軍和慶源軍與金兵作戰,這兩支隊伍就是西京黨和慶源黨的最大依靠。王楷根本不相信這兩隻部隊能夠擊敗10萬金軍,最好在跟金人的交戰中損失殆儘,那自己就能更好的掌控朝局了。
所以在安排西京軍和慶源軍出戰的同時,王楷又悄悄的下旨讓守衛京師的軍隊開始修葺城池,準備守城器械,準備死守開京。
就在王楷以為自己計策得逞的時候,內侍官來報,說是妙清大師求見。王楷還是非常信任妙清,畢竟消除李、拓兩大權臣,妙清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王楷聽說妙清來了,立刻吩咐道“有請大師進殿。”
妙清大師一出家門,就看到開京的軍隊已經動員起來了,不停的搬運兵器,修補城牆,這是要死守開京的樣子。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帝要讓自己掌控的軍隊守城,而派西京黨和權貴黨控製的部隊在城外與金兵拚命。妙清心中感覺不妙,看來他也是小看了王楷。
妙清見到王楷道“陛下,如今金人南下,不知陛下有何安排。”
王楷隱隱知道妙清是西京黨的領袖,隻是他一直不願意調查。在王楷心中,妙清是一個通奇門曉遁甲,能預知天下大事的高僧。今日聽妙清這麼一問,他倒是一愣。
不過王楷並沒有正麵回答,他對妙清道“大師有通天地造化、預知吉凶的本領,對當今局勢有何高見呢?”
妙清道“陛下,貧僧日觀天象,發現開京王氣漸消,實非成就王霸之業場所。再說李、拓之亂後開京百業凋零、城池殘破、百姓貧苦,以無國都之氣象了,更是無法抵禦女真野人的攻打。如今西京平壤城池宮殿修葺一新,那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正是抵抗女真,恢複國力的好場所。請陛下早下決策,隻要遷都西京,必能成就‘大華盛勢’!”
王楷聽完冷笑道“去西京就可免除女真之禍?”
妙清道“正是,遷都西京不但可以兼並天下,讓金朝向高麗稱臣,還可讓周邊三十六國來朝。”
王楷想起今日朝會之上白壽翰剛剛說完王者之氣就聚集在開京,怎麼到了妙清嘴裡就成了王霸之氣到了西京了。還成就什麼“大華盛勢”,他高麗國幾斤幾兩王楷還是分得清楚的,如果讓他平平安安當一個“小中華”的皇帝,他不介意向任何強國稱臣!
王楷上下打量了妙清很久,突然問道“敢問大師,知不知道朝廷中有一個西京黨!”
妙清一聽心中一驚,頭上的汗就冒出來了。任何一個朝廷都不會容忍黨爭的,現在的權貴黨、西京黨就是朝廷官員中暗自起的名字,誰也不會那倒台麵上討論的。
妙清急忙穩定了一下心神,故作震驚的道“陛下宅心仁厚,萬民擁戴,百官敬業,一心為國,哪有這什麼鵬黨的。陛下多慮了。”
王楷哼了一聲,道“最好沒有什麼黨?你問問白壽翰,他今天怎麼說王氣的!退下吧!”
妙清也沒想到王楷能夠嗬斥自己,臉上微微一變,隨即就臉色如常了。他急忙施禮道“貧僧告退!”
妙清從皇宮出來並沒有回家而是急忙去了尹彥頤。尹彥頤急忙迎接出來,道“大師,突然造訪,有什麼大事了嗎?”
妙清道“陛下懷疑我們了,必須要果斷行事。”
尹彥頤聽罷急忙道“請大師吩咐。”
妙清吩咐萬尹彥頤後,又急忙向鄭知常的府邸而去……
銀術可和完顏昌帶領人馬進入高麗國後就已經斷糧了,他們開始大肆劫掠起來。他們劫掠的主要目標就是糧食和人口,不過人口是準備從高麗國撤退的時候再進行劫掠帶回中原的,現在主要是劫掠糧食,現在要是過多劫掠人口更加浪費糧食。
金兵如同蝗蟲一樣,每到一處就將那裡的糧食搶劫一空,高麗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逃難。不過高麗國也不是什麼富裕的地方,金軍一路劫掠也沒有獲得多少餘糧。
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銀術可和完顏昌一商量,二人帶領人馬就奔高麗國首都開京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