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六本來是想給洪七精挑細選一些錦衣衛撥給精兵強將,但是時遷提醒了王定六一下。
時遷對王定六道“王大人,王爺給洪七密折專奏職權莫不是不信任咱們了,亦或覺得大人手中權力太大了。”
王定六道“胡說!咱們可是王爺的士兵,都是自家人。”
時遷道“那站暗處又怎麼說?”
王定六聽了時遷的話沉默了好久,最終道“你去給洪七挑選一些今年新入職的錦衣衛吧。找那些機靈的,入職好幾個月了,也該曆練曆練了。”
時遷道“那我在選幾個心腹之人跟洪七一起進入金國,以便……”
“不!”王定六抬手就攔住了時遷,道“全選新人,我倒要看看這個洪七是不是識得抬舉!”
時遷見王定六的眼中不經意的透露出一絲凶光,心中一驚,不由得倒退了幾步,道“明白在下這就去安排。”
再說宗弼帶兵來到了會寧府,見到了完顏晟,詳細報告了這次南征的情況。完顏晟聽說宗翰戰死在太原城,憂傷不已。
完顏晟道“種師道一偏師竟然有如此實力,如果他們的主力到來會是怎樣一番情景。聽說他們改做華夏軍,有10萬精銳呢?”
完顏昱也道“當時我是不在會寧,如果在,勃極烈大會上定然支持宗翰王爺從東路進攻中原,河東的硬骨頭應該讓宗望去啃。”
宗弼道“當初專攻東路也是大王(宗翰名義上是老王的長子)的選擇,現如今宗望已經成為都元帥,在幽州開衙建府,一旦時機成熟定然會從東路南下,席卷中原,解釋他在我朝威望無人能敵,還請陛下早做打算!”
完顏晟道“諸位愛卿,皆是朕之股肱,這宗望一直囂張跋扈,藐視寡人,讓此以往必生異誌,不知諸位愛卿有何計較。”
完顏昱道“我本不想介入朝廷的黨爭,但如果宗望要行不臣之事,我定不饒他。他有婁室驍勇善戰,我部下張玉也是勇將。況且我的手下以塔塔爾人為主,他們雖然不如我們女真人驍勇,但是長途奔襲卻是強項,騎射本領更是出眾,定能跟宗望較量一下短長。”
已經被赦免罪過的劉彥宗道“臣下道有上中下三策可選。”
完顏晟一聽喜道“老將軍請講!”
劉彥宗道“上策是是陛下下旨,讓四王爺(宗弼)帶兵從東路南下,過黃河直取汴梁,讓宗望王爺帶兵從西路取太原府,攻打潼關,與華夏軍一戰。”
完顏晟搖搖頭道“這是好計,隻怕宗望不同意,但說中策如何?”
劉彥宗道“中策就是四王爺西路南下,對太原城圍而不打,華夏軍來救立刻退兵,讓華夏軍直取宗望。等宗望和華夏軍打一個兩敗俱傷之時,王爺在下中原,席卷天下。”
劉彥宗此話一處,大殿之內的空氣似乎凝結起來,完顏晟、完顏宗弼、完顏昱等人都閉口不語。完顏宗望雖然與眾人不和,但是要是接華夏軍人之手消滅宗望,他們在良心上有些過意不去,行動上卻有些做不出來。
半晌,宗弼道“若宗望全軍覆沒,隻怕我國一半的猛安謀克就會瓦解,尤其是對民心士氣打擊更大,恐怕到時候不是我們席卷中原了,而是種師道帶兵北上,直取會寧府了。且把下策說來。”
劉彥宗道“下策隻有跟華夏軍決一死戰,然後攜獲勝之師,再與宗望論一個短長。”
宗弼聽了有些失望道“華夏軍若是那麼那麼對付,大王兄也不會戰死在河東了。”
劉彥宗道“四王爺放心,我推薦一人可破華夏軍。”
宗弼等人皆是一愣,道“此為何人?”
劉彥宗道“原來西夏國的故人,最近到會寧府投奔與我,此人善於製造火器,若善用之,定可破敵致勝。”
宗弼道“華夏軍擅火器遠擊,而我軍擅近戰肉搏。若能補上我軍短板,倒是一件好事,此人為誰。”
劉彥宗道“此人名喚李振,原來是西夏國禦前侍衛。當年老王還沒有起事之時,西夏國和完顏部都要向契丹皇帝進貢,偶爾認得此人!”
李振這些年在建立天地會,以天地無聲老祖的名義對抗華夏軍。錦衣衛在追查的天地會越來越急,李振在西北立不住腳,就逃到了西南,以土匪轟隆隆的名義繼續作亂,但是做土匪也被折再興給剿滅了。(轟隆隆和折再興的故事見五八七折再興顯威鬆鼠嶺李振謠言困樊瑞)
李振如今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想來想去,要是能報仇複國,現在隻能投靠金國。當年他跟西夏國皇帝出使遼國,認識了完顏部的出使遼國的銀術可和劉彥宗。
李振立刻北上向投靠金國,他在幽州看到銀術可如今春風得意,他又仔細打聽了一下,得知劉彥宗倒是落魄的很,要不是宗望打了勝仗,皇帝大赦天下,隻怕就會丟了命。李振反而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他找到了劉彥宗,獻出了自己研究的火器“火鷂子”,有在劉彥宗的支持下,仿製成功了“一窩蜂”。劉彥宗將李振研製的這兩樣火器甚是實用,因此就推薦了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