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察舉製也有著很大的弊端。
緊接著出現了征辟,它呢主要包括由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他和察舉製是同時進行的,也可以說是為了彌補察舉製而出現的。
九品中正製。
他從內容上來說主要有三條。
一,設置中正,用來對一個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
二,品第人物,看候選人的家世、行狀、定品。
三,選拔依據,根據中正的評定結果進行複審,中正的評定結果又稱為“鄉品”,鄉品高的為“清官”,這種人升遷快,被人尊敬。鄉品低的為“濁官”,升遷慢,人們看不起他。
這個,我個人感覺很難評,但是在那個世家把持著上升通道的時代,這個也算進步了吧!
最後就是科舉製了
他是由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一層層考下來的。可以說能夠一場場考下來,並且名列前茅的。
無一不是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我開始想排除清朝來的,但是就算是八股取士,能夠摸透其中套路,獲得高分的也是很厲害的一批人了。畢竟放現代死讀書能考上世界頂級名校的,其實也沒幾個人。)
鄉試顧名思義就是地方上的考試,第一名為“解元”,省試,則是由中央進行考試,第一名為“省元”。最後進行殿試,由皇帝親自麵試第一名為“狀元”。
剛開始考試的內容有很多秀才,明經,俊士
但是因為唐朝對秀才的要求特彆高,結果很少有人去應試。當然了,明知道那麼難還非要去考,我又不傻,我考其他幾科去。
沒辦法,秀才一科就此罷廢,從此,秀才成為了對讀書應舉者的一個統稱。
後麵在科舉製上麵還用了“糊名法”,這一辦法可謂是影響深遠。直到我們現在也一直還在用,又稱“密封閱卷。”
他的出現使科舉製更加公平。但也隻能說是更加公平,而不是完全公平。
放到封建社會已經是極其不錯的了,他給了下層人一個向上的階梯。
同樣文有科舉製,那武呢。
武自然有武舉製了,他是為了選拔軍事人才而設立的考試科目,和科舉製一樣,也是要考的。
具體要考什麼,那就看各位的了,畢竟考試內容要因“時”而異,缺哪方麵的人才就考哪方麵了。
各位記好了嗎?沒問題的話我們回歸正題。
李世民他完善了三省六部製。做了很多帝王都不敢做的一件事兒。
那就是“放權”。我給你足夠的權利,你甚至可以反對我的意見。
下麵三個權力部門,相互製衡。
三個部門相互製衡,這咋看著這麼眼熟呢,這不就是三權分立嗎?
不愧是二鳳陛下啊,早於西方一千年多年。我老祖宗們可真厲害,怪不得都說,太陽下麵無新事呢。
合著這套流程我家老祖在千年前就開始玩了,厲害了。
喜歡直播給老祖們來些新震撼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給老祖們來些新震撼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