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交錯(下)_流華錄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流華錄 > 第十七章 交錯(下)

第十七章 交錯(下)(1 / 2)

一路走來,曹操和袁渙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倒也把事情經過套了七七八八,猜到這事情和袁術那紈絝子弟脫不了乾係。

袁渙一家是陳郡袁家,袁術一家是汝南袁家,如今雖然是互相少有關係,但是在五代之前,都出自孝平皇帝時期的太子舍人袁良。光武皇帝劉秀平定天下後,袁家漸漸崛起,袁良的長子袁昌從陳郡陽夏遷居汝南汝陽,漸漸形成了汝南袁家袁昌之子袁安為孝章皇帝朝司徒;袁安長子袁裳為孝和皇帝朝車騎都尉,次子袁京是繼嚴子陵之後第二位名動天下的隱士,三子袁敞為孝和皇帝朝司空;袁裳之子袁著位至郎中,十九歲時直麵天子,曆數大將軍梁冀罪狀,因此被梁冀謀殺而名震朝野;袁京長子袁彭為孝順皇帝朝光祿勳,次子袁湯為孝桓皇帝朝司徒;袁彭長子袁盱為孝桓皇帝朝光祿勳,平定大將軍梁冀之亂時執天子節收梁冀印綬;次子袁賀位至彭城國相,袁湯長子袁平是一代名士,二子袁成為孝桓黃帝朝的左中郎將,早夭之後由三子袁逢繼任,現為當朝九卿之一的太仆,四子袁隗即三公之一的司徒。除了袁賀長子袁閎和三子袁弘歸隱山野,袁家最年輕的一代袁賀次子袁忠、袁平之子袁遺、袁逢過繼給袁成的庶子袁紹、袁逢次子袁術、三子袁基皆是朝中議郎,而袁隗的妻子是關中顯赫、一代鴻儒馬融的女兒、太學祭酒馬日磾的堂姊馬倫,袁逢的女兒袁芳是太尉楊賜的兒媳、名士楊彪的妻子——汝南袁氏一門自袁安起四代之內,僅三公便有五人出任,二千石大吏不下十人,門生故吏無數,可謂是跺跺腳天下震三震的存在,當今地位之顯赫天下無雙。

而陳郡袁家是由袁良次子袁璋(注1)所繼承,曆代卻比汝南袁家低調許多,直到袁滂這一代才重新進入朝堂,與汝南袁家不同的是,現在最年輕的一輩都在太學潛修,除了袁渙之外,他的三個堂弟袁霸、袁徽、袁敏都在太學隨博士盧植學習經學。在名聲上,陳郡袁家雖然遠遠不及汝南袁家顯赫,但是一貫清心寡欲,所以清名上要遠遠勝於後者。華歆、盧植、張範等名士也正因如此,與袁滂一家的關係都更好些。

也因為汝南袁家勢力龐大,最年輕的一輩袁紹以任俠知名、袁術以無賴知名、袁遺以勤學知名、袁基以儒雅知名、袁忠以清亮知名,除袁術之外的四人被合稱為“袁家四公子”。在馬日磾的名單上本來有袁基、袁遺的名字,隻不過因為長年不在太學修習而被天子劃去,孫原也因為洞悉其中關係,並沒有選擇袁家的子弟。曹操知道袁渙不屑與汝南袁家的人來往,尤其是不學無術的袁術袁公路,所以一路上並沒有過多地提及袁術。袁渙一路上也非一字不發,聽袁渙一句一句說著,曹操暗自思慮定是袁公路做客執金吾府,囂張跋扈慣了,借著盜財這件事打了袁府的仆人,還故意把人放走,不為彆的,純粹就為了看戲。袁術是什麼人,曹操能不知道?不僅袁紹看不起袁術,袁忠、袁基都看不起袁術,袁逢又不管他,還不飛到了天上去?放了人還讓曹操來抓,不就是折騰人嘛。不過若是尋常,曹操定要與袁術爭一爭,這次卻頗有些感激袁術。

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身後兩位絕色佳人,曹操低聲道“袁公子,可知這兩位姑娘和那位孫太守是何關係?”

袁渙搖了搖頭,道“不知道,據那位李怡萱姑娘所說,她們都是孤兒,自幼與那位孫太守互相依靠,看似並無血緣。”話說到這裡,無意中看見曹操眼中光芒一閃而過,心知這宦官後代已經起了色心,心中沒來由地厭惡起來,又道“那位林姑娘說李怡萱姑娘已許了人家,恐怕正是這位孫太守了?”

“許了?”曹操聽到“孤兒”一語,知道這二女並沒有什麼世家勢力支持,心頭本是一喜,卻聽到“許了人家”一詞,不禁是一盆涼水從頭潑下,登時低落下去。猛然又轉念一想,自語道“既是孤兒,自然不會被舉孝廉,怎麼可能如此年紀就任太守?”

袁渙聽得,也是一怔,實在不知道這孫太守是從哪裡撿了個大便宜,實在蹊蹺,仿佛這幾人都是憑空冒出來地一般。

“罷了,不想了。”曹操笑了笑,輕輕將這件蹊蹺事接過,他雖名聲差些,卻心誌堅定、神思敏捷,自然猜到了這事多半與上位者有些關聯,他雖不清楚細節,倒也知道天子拿了三公聯名之事,已經不是他區區一個雒陽北部尉能參與的事情了。當下又衝袁渙道“曹某聽聞袁公病了,不知現在身體如何?”

“尚可,有勞曹校尉掛心了。”袁渙皺起了眉頭,他雖看不上曹操,卻也知道此人極是難纏,唯恐話頭上被他窺出破綻,並不多說。

“聽聞昨夜陛下降了一道密旨,今天就傳出光祿勳張公和執金吾袁公都病了。”曹操目光狡諧,直逼袁渙,笑道“就不知,這是否有些太過巧合了?”

光祿勳掌宮廷禁衛,執金吾護衛天子車駕,一個是九卿,一個諸卿,偏偏在新年第一天便都病了——帝都之內,誰都能聞見這濃濃的血腥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張公也病了?”袁渙狀如驚愕,搖頭道“渙昨日傍晚才聽說父親病了,從太學歸來,實在不知道張公也病了。這些日子來朝廷事情繁忙,想來隻是巧合罷。”

“看來也是旦夕禍福不可知。”曹操越發笑得詭異,袁渙自謂未露出什麼破綻,卻被他看得很不自在,彆過臉去不再看他。

執金吾府與三公九卿諸府相隔較近,離街市也不算得遠,兩三刻便到了。一行人尚未到近前,隔著二十幾丈便遠遠地看見了執金吾府前站著一行人,為首一人頭戴平上幘,長衣佩劍,正是帝都出名的無賴袁術袁公路。

“他怎麼在這裡?”袁渙一見袁術便不甚開心,皺著眉頭問曹操。

曹操心中已是笑了出來,口頭上卻是一副無辜樣子,搖頭道“曹某不知,袁公路隻是遣人去北部尉堂上通知了曹某,實在不知道他為何在這裡。”

袁渙心知他在說鬼話,三公十二卿府位處雒陽城東方,巡查緝盜這些事情輪也輪不到北部尉的曹操來管。也不再管他,吩咐家仆保護好兩女,便快走幾步迎上了袁術。

“袁議郎,渙有禮了。”

袁渙抬手作揖,絲毫不理睬兩家五代前曾出一脈的舊事,時隔百餘年,兩家早已分道揚鑣。

袁術長得雖不似曹操形貌猥瑣,卻也比不上袁渙正氣凜然,一幅不懷好意地模樣迎將上來,道“曜卿世兄,許久不見,近來安否?”

袁術是朝中議郎,袁渙隻是太學生,到底有尊卑之差。袁術如此套近乎,自然是給了袁渙台階下。袁渙卻是絲毫不理睬他,道“議郎,尊卑有彆,還是稱‘袁渙’好些。”

彼此稱呼,“名”隻有父母長輩才可以直呼,再者便是尊者對下者的稱呼,尋常人自然叫不得;“字”大多用於平輩稱呼,袁術對袁渙客氣,袁渙對袁術卻是很不客氣。袁術是何等人?帝都出了名的無賴,袁渙如此不給麵子,一張臉瞬間黑了下來,當場便要發作。

曹操正好趕了上來,一看袁術臉色,心中已知道袁渙把他得罪了,連忙拱手上來,衝袁術笑道“公路兄,巧啊!”

袁術一側頭,眉頭擰起來“曹阿瞞?你怎麼在這裡?”

“阿瞞”是曹操小名,乃是曹操痛處,袁術如此失禮,簡直就沒把他放在眼裡。曹操最忌諱便是這個,當場雙目瞪圓,大聲高喝“袁公路!你什麼意思!”

袁術瞥了他一眼,轉頭還是看著袁渙,傲然道“我說曜卿啊,你怎麼和這個閹人在一起,世叔剛病了,你就這麼不檢點?”

曹操這才知道袁術根本就是為了在袁渙麵前羞辱他。他最恨彆人說他是閹人之後,登時心頭火起,一把拔出佩劍直奔袁術,怒吼道“袁公路!你找死!”

袁渙大驚失色,一把扯住曹操袍袖,叫道“曹校尉不可!”那邊袁術同時長劍離鞘,身後一眾家仆紛紛湧上來左右護著,與曹操對峙。

袁渙登時頭疼萬分,一邊同情曹操實在可憐,一邊頭疼家門口這兩撥人怎麼處理。要是讓父親知道他惹了曹操和袁術這兩個隻怕要“病上加病”了。

曹操的下屬和袁渙的家仆一見曹操拔劍出鞘,都知道大事不好,要是自家主子出了事都吃不了兜著走,紛紛衝了上來,一時間在堂堂執金吾府前竟然形成了兩道人牆,劍拔弩張。

袁術身邊人不多,卻一臉桀驁,冷笑道“曹阿瞞!憑你也敢殺我?”一步跨上來“來!殺給我看看!”

曹操雙目血紅,高叫著“我殺了你!袁公路我要殺了你!”

袁渙魂飛天外,也顧不得許多,死死抱住曹操“曹校尉冷靜!冷靜!”

眼見得兩方一觸即發,府門前另一冊卻緩緩走來三個人,離著十餘步站住,其中一人衝身邊笑道“子魚兄,諸卿府前,可曾見過如此陣勢?”

聲音不高卻甚是清亮,場中兩撥人無意間竟都震了一震,紛紛轉投看過來,卻見一人進賢冠帶儒雅之風,一人紫衣飄然波瀾不驚,雖然隻有兩個人,隱約間卻有不輸於場中兩撥人的氣勢。至於身後跟著的那名仆從,徑直跑袁渙身後去了,自然被輕輕無視。

另外一人輕輕笑道“周子居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複生。今有未聞禮儀之人,於公卿府前無儀,豈非常耶?”

袁渙大喜過望,鬆開曹操趨行過來,衝那人一揖拜倒“渙見過子魚先生!”

曹操一聽“子魚”二字,登時冷靜下來,立刻還劍入鞘,也過來行禮“操不知是子魚先生,讓先生受驚了。”

來者正是孫原和華歆二人。

“不敢當。失禮。”華歆一一還禮,笑道“歆舉言不當,莫怪。”

“怎敢。”袁渙頜首,他博學多才,自然聽得出華歆舉的例子。曾經的泰山太守周乘,常常對人說“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複生矣。”這裡的黃叔度便是名士黃憲,被周乘稱為“當世顏子”。袁家世習儒經,以“多士”知名,華歆說“未聞禮儀之人”,便是狠狠地打了場中所有人一巴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袁渙在華歆麵前當執弟子禮,華歆說這話倒也說得。何況於袁渙看來,華歆以黃叔度、周子居作比,已屬高看,自然不會追究華歆的“舉言不當”。至於另外兩個,曹操雖然身份不高,卻很是勤學,自然懂得華歆的用典,當下也不生氣;袁術則漲紅了臉,他知道華歆華子魚是太學名士,乃是大儒馬融的高足,雖說袁家勢大,但若是他得罪了華歆,隻怕父親袁逢也不會偏袒他,反而會說華歆罵得好,自知理虧,也不敢說話了。

袁渙眼見得場中安靜了下來,便把目光轉到這邊來,卻發現李怡萱和林紫夜不知何時已向華歆走了過去,正詫異間,卻聽華歆道



最新小说: 娛樂:港娛太子爺,締造娛樂帝國 逍遙諸天我隻喜歡美人 誰說世子爺柔弱不能自理 開局泉奈,忍界臣服宇智波 年代1960:生活過的悠哉悠哉 末世廢土漫遊指南 快穿之嬌養卿卿 龍鳳合鳴之盛世山河 武林至尊民間修行 執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