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磬撫須而立,審視片刻,點頭道“不錯,不錯,黃書記已儘得啟功先生真意。”
黃樾笑道“蘇老謬讚了,我連先生十分之一都沒有學到,有些辱沒了先生的清譽。”
“黃書記得到過啟功先生的指點?”
愛好這個東西,最能迅速拉近兩個人的感情。
投其所好,大抵也就是這個意思。
官場裡許多善於鑽營的人,都喜歡打聽能掌握其未來的領導的喜好,不惜花許多精力把自己往這方麵培養,然後就能輕易走入領導的視線。
“有幸跟著啟功先生學了幾天,算不得先生弟子。”
黃樾提起啟功先生的時候,滿臉恭敬,這一點讓蘇玉磬越發喜歡。
一直旁觀不語的嶽藉這時也起身湊過來,插嘴道“黃書記辦公室就有一幅啟功先生的作品,應該是真跡。”
黃樾看了一眼嶽藉,不以為意道“不知道蘇老喜歡先生的書法,我跟著先生有些年頭了,每年都要去給先生拜年,每次去,先生除了指點一二之外,還總架不住我厚著臉皮地死纏爛打,送我一幅字。我呢,除了極少數送人外,基本都自己收藏了。蘇老既然也喜歡先生的書法,改天我送靚幅過來。”
蘇老也不跟他客氣,欣然應允。
三個人喝會兒茶,天南海北地侃了一會兒,黃、嶽二人一同拜彆。
到了他們這個級彆,能來梅山,就代表了一切。
下山的時候,嶽藉很隨意地說“看來,黃書記是成竹在胸啊。”
黃樾笑著回應一句“嶽省長也是誌在必得啊。”
倆人說完,對視一眼,同時哈哈大笑。
他們都知道,在這個關鍵節點上,一致對外才是最佳選擇。
整個體製就像一座金字塔,越往塔尖兒,位置就越少。
副部、正部,雖然隻有一步之遙,但要邁出這一步,又何異於登天之難?
他們倆要想邁出這一步,關鍵還是看燕京那邊能不能說得上話。
所有這些,那還得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位置要留在嶺西,內部消化。
如果要是從上麵空降一個或者從外省調來一個,那他們倆所有的努力,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副部級一般由地方提名,上報給中央,如果通過了,下發的任命文書裡麵就會出現‘中央批準’的字樣。
有些時候,中央也可以不經過地方,直接任命,那麼下發的任命文書裡麵出現的就是‘中央決定’幾個字。
黃樾和嶽藉能爬到現在的位置,除了自身能力外,他們在燕京肯定都有能說得上話的人。
他們當務之急就是去燕京,抓緊時間,把‘中央決定’的可能降至最低,乃至為零就更妙了,然後再把‘中央批準’早日提上日程。
嶽藉回到家中,恰好楊絮和嶽菲也在。
楊絮仍舊在何衝鄉任宣傳委員,她以前是槐安縣宣傳部長嶽菲的秘書。
一個剛畢業的小丫頭,一參加工作,就被縣委常委相中,委以重任,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嶽菲是嶽藉的親妹妹,楊絮是嶽藉的私生女,這才是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