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曆史學家眼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前半生英明無比,後半生則昏聵不已。
而導致他變壞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寵愛了楊貴妃,就是錯用了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奸臣,似乎皇帝晚年犯了錯誤,那是因為他被身邊的奸佞小人給蒙蔽了,被狐狸精給帶壞了。
特彆是李隆基會不會用人這個問題,千百年來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李隆基早年之所以締造了開元盛世,是因為啟用了像姚崇和宋璟這樣的一代賢相,而晚年引發安史之亂,則是讓李林甫、楊國忠和安祿山這樣的壞人和惡人大行其道,為什麼同樣一個皇帝,前後用人的風格和喜好差彆這麼大?
作為一名封建帝王,會不會用人,都用些什麼樣的人,是看他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坐標。
漢高祖劉邦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曆史上會用人的典範,漢高祖不僅親手打造了國祚延續了三百多年的大漢王朝,而且在後來呂後專權,呂家獨大的不利局麵下,劉氏皇族集團還能實現撥亂反正,很重要的一條因素就是漢高祖會看人、識人、用人,讓周勃和陳平兩大忠臣潛伏下來,伺機而動,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唐太宗貞觀之治的局麵是如何出現的?離不開房謀杜斷,這可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離不開魏征的不斷進諫,要知道魏征可是李世民不共戴天的政敵哥哥李建成的部下,沒點胸懷和氣魄,唐太宗怎麼會聽得進魏征的逆耳忠言?
可是,作為既開創了開元盛世,又引發了後來安史之亂的唐玄宗,他的用人問題一直爭議很大,雖然他早年啟用過一代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曾打造過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太平景象,但李隆基在換宰相方麵的頻率有點像換衣服,今天這件不喜歡了,那就換一件喜歡的。
對待宰相也是,昨天還惺惺相惜,你儂我儂,第二天起來突然覺得宰相不合心意了,那就毫不猶豫的換掉,著名的姚崇宋璟,包括後來的張說張九齡,在宰相的位置上基本上都不過三五年,這是李隆基用人第一個被人詬病的地方。
至於第二個地方那就人所共知了:有口皆碑的賢相他三五年就撤換,反倒像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的奸相,他一用就十年二十年,諸葛亮曾經提醒後主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這樣才能做一個好皇帝,可李隆基偏偏反過來,“親小人遠賢臣”,安史之亂能不爆發嗎?
李隆基執政初期為何要不停的換宰相?他這樣做究竟是情緒化之下一時衝動的決定,還是製度化之下的通盤考慮?
關於這個問題,曆史學者,《百家講壇》曾經的主講人蒙曼有過一個論斷,她認為唐玄宗上台後一直采取的是宰相專任而不久任的製度,宰相專任而不久任。
唐玄宗以前,無論是唐太宗也好,還是武則天乃至唐中宗、唐睿宗也好,同一時間任用的宰相都非常多。
多到什麼程度呢?中宗一朝號稱三無坐處宰相、禦史、員外郎)。
宰相多到連坐的地方都沒有,這麼多宰相在一起各抒己見,誰也管不了誰,那到底誰做決定呢?當然是皇帝。
這樣做的好處是皇帝可以駕馭宰相,可是,也有壞處,就是對皇帝的要求非常高。
皇帝既要當國家元首,還得當政府首腦,事必躬親,這就需要皇帝精力過人才行,而且還得非常敬業,安史之亂前隻有兩個皇帝做到了這兩點,一個是唐太宗,另一個是武則天。
隻有這兩個政治強人才能一邊當皇帝,一邊再兼著宰相。
可是到了武則天以後,無論是中宗還是睿宗,就都不行了。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也是看到這個問題了,他要改。
怎麼改呢?就是放棄多相製,采用專任製。
同一個時期,隻有兩個宰相,一個是中書令,另一個是侍中;而且這兩個宰相之中隻能有一個起主導作用,這樣就使得宰相的權力集中了。
相權集中,就可以委任責成,皇帝也就不必事事親力親為,這是專任的好處。
中國古代一直講究皇帝要垂拱而治,唐太宗、武則天都做不到,但是唐玄宗就能做到。
要知道唐玄宗的業餘愛好可是非常廣泛的,他一個皇帝,哪兒來那麼多時間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改變了行政風格,不再事必躬親了。
所以,擊鼓打球的那份瀟灑,彈琴唱曲的那份自在,唐太宗沒有,武則天也不多,而唐玄宗就能做到遊刃有餘。
宰相專任的一個必要補充就是不久任。
如果專任並且久任,宰相權力就可能過大,就會威脅到皇權。
所以,無論姚崇還是宋璟,任期都在三年多一點。
這樣既有助於隨時調整工作重點,也避免了宰相長期攬權,架空皇帝。
宰相又能管事,又不會威脅皇帝,這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由於唐玄宗追求的隻是乾綱獨斷,而不是事必躬親,所以他懂得抓大放小,大事緊抓不放,小事都交給宰相去處理,自己能不乾涉就不乾涉,這就為以姚崇和宋璟為代表的一批賢相在開元初年能夠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提供了方便之門。
史家稱讚開元年間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史,張說尚文,李元紘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
唐玄宗對宰相實行專任而不久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宰相的權力,杜絕了兩漢時期類似霍光、曹操這類權臣的出現,雖然皇帝們這麼做,都是出於維護皇權的私心,但也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大權旁落,導致政局不穩的局麵。
既然宰相實行專任而不久任有這麼多的好處,而且都已經實施了二十多年,為什麼在開元後期李林甫接任宰相後,唐玄宗卻突然一改以往的製度,讓李林甫在宰相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9年,直到李林甫壽終正寢,難道是李隆基老糊塗了?還是他給李林甫騙了?
所以說除了是晚年的李隆基確實是昏聵了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他不舍得放棄手中的權力,不願意看到有人染指他屁股底下的寶座,因為他最清楚坐在上麵會有什麼樣的特權。
所以蘇寧早就預料到了自己今時今日的尷尬,李隆基和那些宰相是不可能允許自己久任安西都護府,再加上自己以雷霆之速攻破了吐蕃和回紇等異族,自然是讓自己的威勢在安西都護府一帶達到了頂點,所以說白了就是李隆基心裡開始畏懼自己了。
隻見得到李隆基示意的高力士上前捧著聖旨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武威侯遠征吐蕃回紇等邦,為我大唐開疆拓土,勞苦功高,公忠體國,特賜武威郡王爵,擢升兵部尚書,欽此。”
“臣蘇寧叩謝皇恩。”然而此時的蘇寧卻是不卑不亢的領旨謝恩。
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滿臉微笑的看著眼前的蘇寧說道,“蘇愛卿,洛陽那邊的叛軍最近是越來越猖獗了,這一次朕準備讓你留在長安這邊統軍,然後專門負責剿滅洛陽叛軍的事情。”
“是!陛下,臣必定肝腦塗地。”
“嗯,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