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弘智,字少奕,武威姑臧人,唐朝外戚大臣,隋朝長安留守陰世師少子,唐太宗陰德妃胞弟。姐姐陰氏有寵於秦王李世民,授秦王府洗馬,唐太宗即位後,拜檢校吏部侍郎、禦史中丞,出任齊州長史,輔佐外甥李佑,唆使李佑謀反於齊州,坐罪處死。
陸德明,名元朗,字德明,蘇州吳縣人,唐朝大儒、經學家,訓詁學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勤奮好學,受業於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陳時期,教導太子陳叔寶。起官始興王國左常侍,遷國子助教,陳朝滅亡後,歸於故裡。隋煬帝嗣位,授秘書學士、國子助教。大唐建立後,成為秦王文學館學士、太子中允,教授中山王李承乾,候補太常博士。貞觀初年,遷國子博士,受封吳縣男。代表作《周易注》《周易兼義》《易釋文》。
魏叔玉,字汝璽,唐初名相魏徵嫡長子,曾與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定下婚約,不久婚事取消,之後娶房氏女為妻,襲封鄭國公,官至光祿少卿。
陸柬之,吳郡吳縣人,唐朝大臣、著名書法家,唐朝宰相陸元方伯父,唐朝書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外祖父。出身江東大族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修習文論,早年出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入唐後,官至太子司議郎、崇文館侍書學士,以書專家聞名於世,曾為唐太宗李世民稱讚。病卒於京師長安,終年五十四歲。書法早年學習虞世南,又學歐陽詢,晚學“二王”,落筆渾成,恥為飄揚綺靡之風,”故有“晚擅出藍之譽”,在初唐與歐、褚齊名。傳世書跡以《五言蘭亭詩》刻帖、《書陸機文賦》墨跡為最好。
李幼良,贏姓李氏,唐朝宗室,長樂王,唐高祖李淵的六叔李禕的兒子,性情暴急。有人盜他的馬,輒將盜馬者殺死,唐高祖大怒“盜馬是有罪,王能有專殺之權嗎?”詔禮部尚書李綱召宗室在朝堂杖責李幼良百下,乃釋。李幼良為涼州都督,以流氓為左右,百姓受苦,率軍擊敗來犯的突厥。唐太宗繼位,有人告李幼良暗中養士,交結境外,詔中書令宇文士及去替代,並按狀。左右大驚欲劫李幼良由間道趨長安自白,不即,北奔突厥,唐太宗複遣侍禦史孫伏伽鞫視,無異辭,遂賜死。
灌頂,字法雲,常州義興人,本姓吳,二十歲受具足戒,師事天台智顗、受天台教觀。智顗所講《妙法蓮華經玄義》、《妙法蓮華經文句》、《摩訶止觀》等,都由他記錄成書,所撰《大般涅盤經玄義》及《疏》,為天台宗名著。
賀蘭楚石,唐朝初年人物,吏部尚書侯君集的女婿,官居東宮府千牛。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知道侯君集因為對征高昌後下獄之事有積怨,便讓賀蘭楚石帶侯君集到東宮,向他詢問自我保全的策略,侯君集以為太子愚昧,可以利用,於是就勸太子謀反。太子謀反事情敗露,侯君集下獄,賀蘭楚石至宮闕告發,唐太宗親自審問侯君集,侯君集起初不認罪。唐太宗召見賀蘭楚石詳細陳述事情的原委,又拿出他與太子來往的書信給他看,侯君集隻得服罪。
李元昌,隴西郡成紀縣人,唐朝宗室大臣、書畫家,唐高祖李淵第七子,母為孫嬪。唐太宗即位後,拜散騎常侍,治理西韓州、華州、梁州和隴州,改封漢王。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坐罪賜死,以國公之禮,葬於長安縣高陽原。
薛萬述,字無為,河東汾陰人,隋唐時期將領,左武衛大將軍薛回之孫,涿郡通守薛世雄之子。初仕隋朝,起家右親衛,遷宣德郎,越王楊侗稱製洛陽,拜衛尉少卿。秦王李世民攻陷洛陽後,歸順唐朝,效力於太子李建成部下,授太子齋帥,遷右武候大將軍長史。遷左衛郎將、尚舍奉禦、右衛郎將,以母喪去職,起任泗州刺史、彭王府長史,遷濮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九歲,贈太中大夫。
薛萬淑,敦煌人,後徙雍州鹹陽,薛世雄之子,薛萬均和薛萬徹的哥哥,也以戰功聞名。曆任右領軍將軍、梁郡公、暢武道行軍總管。東突厥滅亡後,營州都督薛萬淑派契丹族首領貪沒折遊說東北各少數族,奚、霫、室韋等十幾個部族先後歸順唐朝。
段綸,遼西郡令支縣人,鮮卑族,隋唐時期大臣,兵部尚書段文振之子,唐高祖李淵女婿。隋朝時期,門蔭入仕,起家左親衛,迎娶高密公主,響應晉陽起兵後,授金紫光祿大夫,襲封龍岡縣公。唐朝建立後,出任駙馬都尉、益州都督,平定巴蜀和南寧州地區,遷熊州刺史,冊封紀國公。唐太宗即位後,曆任右光祿大夫、秘書監、宗正卿、工部尚書。
段儼,字孝爽,北海郡期原縣人,唐朝官員,段部鮮卑首領段匹磾的十代孫,紀國公段綸之子。出身武威段氏,門蔭入仕,累遷翊府中郎將、紀國公,迎娶巢刺王李元吉之女文安縣主,不知所終。
杜荷,唐初名臣杜如晦之子,娶唐太宗第十六女城陽公主,為駙馬都尉,官至尚乘奉禦,封襄陽郡公。與李元昌、趙節、李安儼建議太子李承乾兵變,杜荷對太子說天文有變,當速發以應之,殿下但稱暴疾危篤,主上必親臨視,因是可以得誌。紇乾承基告發太子謀反,杜荷、侯君集、李安儼等人因謀反罪被斬首,公主改嫁薛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杜構,京兆杜陵人,唐朝時期大臣,賢相杜如晦長子,起家尚舍奉禦,襲封萊國公。前往山東海域剿匪時,支持漁民釣針梁魚致富,官至慈州刺史。杜如晦病重,唐太宗親往探視,升杜構為尚舍奉禦,其弟杜荷為尚乘奉禦。其弟駙馬杜荷建議廢太子李承乾兵變,失敗被殺,受到杜荷的謀反牽連,罷官奪爵,流放嶺南,死於邊野。
陸士季,蘇州吳縣人,在隋朝做官任越王楊侗記室兼侍讀。楊侗繼位後,升任著作郎,貞觀初年,官至太學博士兼弘文館學士。
薛元敬,字子誠,一說本名莊,字元敬,蒲州汾陰人,薛收的侄子,唐太宗十八學士之一。長於文學,與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齊名,世稱河東三鳳,其中薛收為長雛、薛德音為鶩鷟,薛元敬為鵷雛。秦王李世民召為天策府參軍兼值記室,杜如晦稱之為“小記室”,。李世民為皇太子,任太子舍人,掌軍府書檄和朝廷誥令,深得唐太宗之賞識。
劉樹義,劉文靜之子,唐太宗追複劉文靜官爵,以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後與其兄樹藝怨其父被戮,又謀反,伏誅。
李安遠,夏州朔方人,唐朝初年將領。父親叫李徹,隋朝上柱國、雲州刺史,繼承封爵城陽公,初授任右翊衛統軍、正平縣公。後隨軍打敗了屈突通,升任上柱國、右武衛大將軍。多次跟隨秦王李世民出征討伐,多次晉封後為廣德郡公,曆任潞州都督、懷州刺史,都因乾練得力顯名。
李道明,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河南王李贄之子。初封武都郡公,襲封淮陽王,遷左驍衛將軍,送弘化公主出降,坐罪削爵,出任鄆州刺史,卒於任上。
李道興,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弟,東平王李韶次子。武德初,冊封廣寧郡王;貞觀初年,以宗室屬疏,降封縣公,出任交州都督。南方瘴厲,恐不得壽,內心頗忽憂悵,卒於官舍。
長孫安業,字安業,河南洛陽人,鮮卑族,隋朝名將長孫晟第三子,長孫皇後異母兄。嗜酒如命,不務正業,唐朝建立後,授右監門率,遷右監門將軍。跟隨義安王李孝常謀反,免死流配巂州,不知所終。
蓋文達,字藝成,冀州信都人,唐代大儒,“貞觀十八學士”之一。師從劉焯,博涉群書,尤明《春秋三傳》。貞觀初,召為文學館直學士,曆任諫議大夫、崇賢館學士,與族弟蓋文懿皆名儒,人稱“二蓋”。
蓋文懿,唐代衡水縣人,與蓋文達同宗。搏通詩書,任國子助教。高祖李淵在秘書省設學館,以教授王公子弟,命其為博士,在秘書省講授《毛詩》,深得公卿讚許。貞觀年間,以國子博士卒。
顏相時,字睿,琅琊臨沂,儒家學者,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名臣顏師古之弟,大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曆任諫議大夫,官至禮部侍郎。
裴虔通,河東聞喜人,隋朝時期叛臣。早年跟隨晉王楊廣,遷左監門府校尉,隋煬帝即位,授宣惠尉、監門直閣,跟隨隋煬帝征戰四方,建立功勳,加授通議大夫。勾結宇文化及和司馬德戡同謀作亂,弑殺隋煬帝和皇族大臣,後來歸順唐朝,授辰州刺史、長蛇縣開國男。追究謀逆之罪,流放除名,死於嶺南。
鄭善果,鄭州滎澤人,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鄭孝穆之孫,北周大將軍、開封縣公鄭誠之子,母清河崔氏。曆任隋沂州刺史、魯郡太守,鄭善果母崔氏性賢明,常於閣內聽其理事,當理則悅,不當則責愧之,故善果勵己為清吏。歸唐遷檢校大理卿兼民部尚書,正身奉法,甚有善績,曆任禮部、刑部尚書。
屈突壽,長安人,唐初名將屈突通長子。屈突通病逝,唐太宗以屈突通長子屈突壽,襲蔣國公之爵位。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洛陽時,想起屈突通的忠節之事,故封少子、屈突壽之弟屈突詮為果毅都尉。
屈突詮,長安人,唐初名將屈突通少子。屈突通病逝,唐太宗巡幸洛陽時,想起屈突通的忠節之事,於是拜屈突詮為果毅都尉,並賜予糧食布帛表示撫恤,屈突詮後官至瀛州刺史。
屈突蓋,唐代雍州長安人,為屈突通之弟。曾任長安令,以方正嚴肅聞名,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權貴惡徒為之忌憚斂跡,當時人說“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鬥蔥,不逢屈突通。”
李崇義,襲河間郡王,後降爵為譙國公,曆任蒲、同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長史,甚有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