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五千密軍,護送著一部分王室成員,以及密王從巴州搜刮的錢財,啟程前往京城。
吳王得知後,認定密王是諸侯中的敗類。
不過,他依舊沒有阻攔。
密王搜刮得越凶,越有利於他將來的統治。
至於東川邊界與定東軍的摩擦,在雙方繼續陷入互有勝負的局麵之後,吳王便不再過多的關注。
朝廷清楚吳王的想法,他同樣明白朝廷的意圖。
他的視線投向西方,穿過帝國遼闊的疆域,最後落在徐國同宋國的邊界。
隻要徐國向宋國宣戰,他會立刻命吳軍攻入江東。
但是,目前這兩國還沒有爆發全麵戰爭的跡象。
戰爭,從來都不隻是在戰場上的較量,自從梁國的使者入京,剛剛度過輿論危機的燕國,又開始陷入到不利的境地。
起因,是因為一起交通事故!
好吧,這時代沒有交通事故的說法。
燕國的二公子入京,原本以為自己是作為人質,沒想到最後卻得了個郡王的爵位。
兄長被毒殺,讓二公子變得異常謹慎,除了入宮謝恩,其餘時光,大多都消磨在燕王府中。
郡王府還沒修好,這位二公子還得在這裡住上一段時日。
不過,作為燕國在京城的代表,二公子不可能不出府應酬。
某日,他前往城東赴宴,途中馬匹突然受驚,導致有路人受傷。
謹慎的二公子立刻命人加倍賠償。
但是——
受傷的路人被抬回家後,當夜就一命嗚呼。
第二日,死者的家人將屍體運到了順天府衙。
二公子態度誠懇,願意用千兩白銀換來死者家人的諒解。
有禦史得知此事,上折彈劾。
一位剛剛獲封的郡王,還是位十幾歲的少年,不軟不硬,正好彈劾。
很快,都察院的禦史都行動了起來。
不但上綱上線,請求廢除二公子郡王的爵位,還翻出緩衝地帶的舊賬。
至於燕王抵抗高原人的功勞,則被視為是燕王的無奈之舉。
除了將目標對準二公子,還要求取消燕國世子的封號。
如果禦史的奏折還無法讓內閣給予足夠的重視,那麼當六部的官員也開始上折聲援,內閣立刻引起了警惕。
杜學士前往內務府,同劉總管商議。
如今劉總管將注意力重新轉回到政務上來,在很多方麵,杜學士不得不主動要求溝通。
“這溫郡王府,是繼續修下去?還是立刻停工?”
聽完杜學士的介紹,劉總管開口問道。
溫郡王,是燕國二公子的封號。
“本官這不是正在同你商議麼!”
喜怒不形於色,是朝廷官員的基本素質之一。
“依咱家看來,此事根本就用不著商議。”
“本官也是這個看法!”
說完後,杜學士立刻起身告辭。
一位是當朝首輔,一位是內務府的大總管,二人的時間都無比寶貴,有必要浪費在這看似毫無必要的溝通上麵?
這貌似無用的溝通,實際上非常重要!
回到內閣,杜學士命六部尚書約束官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
彈劾,那是禦史的差事!
等到保證六部的官員不再摻和,杜學士這才開始對都察院進行清理。
拿人錢財,替人彈劾的事情,這幫禦史可沒有少乾。
杜學士拿下兩位蹦躂得最歡的禦史,都察院立刻安靜了許多。
當然,還有幾位禦史在鍥而不舍的完成本職工作,杜學士不厚道地將這幾人的名字透露給了劉總管。
劉總管心領神會,將名單轉交給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