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像陳王那樣派人近距離觀戰,魯王對吳國的戰事還是十分關注。
等到硝煙散去,魯王對江東軍和虎賁軍的實力重新做出了評估。
也算是調整對朝廷實力的判斷。
事實上,所有的諸侯,都對朝廷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
徐國離吳國最遠,徐王是最後拿到詳細戰況的諸侯王。
放下卷宗,徐王認為不能再給太子發展的機會。
是的,徐王認定這是太子的傑作。
不過,同相國商議數日,徐王有些焦躁的發現,他找不到開啟戰端的良方。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沒有絕對碾壓的實力。
當然,除了梁國,徐王自信可以碾壓任何一位諸侯。但是徐王沒信心能擋住所有諸侯的攻擊。
這不是亂世,象征著帝國的朝廷還貌似威嚴地在京城發號施令。
誰要是率先出頭,誰也會是最先消失的諸侯。
如果——
徐國與吳國相鄰,該有多好!
徐國就可以搶在朝廷做出定論之前,以鎮壓叛亂的名義出兵,名正言順的將吳國吞並。
吳國的鄰居有誰?
撇開朝廷不談,它的北邊是陳國,南邊是魯國。
魯國與吳國早已達成協議,熱愛和平的魯王絕對不會在此時對吳國下手。
好吧,從魯王對付矮人的手段來看,好像也並沒有那麼溫和。
陳國?
陳王反複權衡,最後還是決定放棄這個出兵的機會。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彆到時候沒能吞掉吳國,盛天反而被梁國拿走。
但是,陳王還是利用這個機會,將軍隊源源不斷的調往占據的那幾座城池。
陳國的動靜沒能瞞過吳王,他選擇視而不見。
對吳王來說,虎賁軍和江東軍何時撤出巴州,才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大事。
朝廷雖然不打算追究吳軍攻擊巴州的罪行,可也沒有立刻讓出巴州的打算。
吳國的相國,依舊是任重而道遠!
可是同燕王相比,這三位諸侯王的煩惱,實在是算不上什麼。
當初蕭寒前往京城,原本是打算給太子一個教訓,讓他放棄對漠西城的逼迫。
誰料到葉天站了出來,堅定的支持太子。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清淨寺居然也成了太子的擁躉。
二人聯手讓蕭寒知難而退!
回到漠西城,局麵在不斷惡化,等到補給被徹底掐斷,一股不安的情緒開始在漠西城內蔓延。
無奈之下,蕭寒隻得命座下的大弟子帶人出城,親自護送采購的物資。
那可是一段啊,居然被抬回了漠西城!
麵對漠西城的困境,燕王的心中無比清楚。
然而,他毫無辦法!
隻要燕王膽敢插手,太子會立刻給梁國找到一個適當的理由,方便他們全麵入侵。
將物資送至漠西城附近的城鎮,是燕王唯一能的援助。
清淨寺、擁師堂、錦衣衛、京畿的遊俠,再加上煙雲穀,如今燕國的境內,可是熱鬨非凡。
世子中毒身亡後,燕王懷疑翁門的人恐怕也在境內活動。
等到鎮西軍將幾條商道堵住,燕王明白,太子絕不會給漠西城存活下來的機會。
自從漠西城崛起,就一直在暗中為曆任燕王服務,如今毀滅在即,燕王難免會生出一絲絲的悲涼。
沒錯,隻有一絲絲。
江湖,畢竟登不得大雅之堂!
最讓他感到棘手的,是國內強硬派勢力的崛起。
剛開始有人上書,請燕王對梁國保持強硬的姿態,燕王的心中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