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樂之前看過一個視頻,其內容大概是說,足球已經到達了終點。
從現代足球誕生之初,足球這項運動僅僅是一群人追著球跑的遊戲罷了。從懵懂時期的足球規則誕生了極端的37戰術,有七名前鋒堆在對手的後場,然後依靠後衛向前長傳。
然後,tikitaka為代表的傳控足球風靡一時,一群人可以把球傳到天荒地老。
人們穿著不同的球衣,就連球衣的顏色和設計都出現了風潮的閉環。接下來呢?還會有新東西出現?還是說足球已經到達了其曆史的儘頭?
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沒有緣由。
現在一些球隊喜歡打壓迫打法,比如克洛普的多特蒙德以及利物浦,德甲的勒沃庫森和rb萊比錫也有類似的基因,流淌著壓迫的血液。
薩裡在那不勒斯創造出了以傳控為基礎的“薩裡足球”,瓜迪奧拉對於傳控足球發展的貢獻更是不需要多說。
三後衛、四後衛、五後衛。
穆裡尼奧的防守打法也能踢出有威脅的進攻,而利物浦全麵死守的場景也並不是從未見過。
常年踢四後衛的球隊最近突然變陣三後衛,現在的足球就像下象棋一樣千變萬化,但是大多數變化已經嘗試過了。
視頻的創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每隔幾十年人類就會進行一次震撼世界的革命。
蒸汽機、電、汽車、電視和互聯網,足球世界也有相似的周期革命,不斷改變著這項運動。
1872年第一場國際足球比賽在英國舉辦,英格蘭擺出了118陣型,蘇格蘭則以226陣型予以回應,14個前鋒齊聚一堂。
30年代初阿森納教練赫伯特查普曼因陣型大獲成功,那時的阿森納幾乎無人能敵,他們也許認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戰術。
那個時候,電報還是人們認為最便捷的通訊方式。
第一屆世界杯上陣型風靡一時,匈牙利人憑借著這個打法稱霸了世界。一名中鋒回撤的打法讓尚未形成人盯人觀念的對手們感到不安。
這有點讓人聯想到利物浦紅箭三俠中菲爾米諾的後撤。
同樣是中鋒回撤,邊鋒內收,同樣是大獲成功。
隨後,是鏈式防守的興起和荷蘭全攻全守理念的風靡一時。從中產生了許多在如今看來非常普遍的戰術,比如高位壓迫和整體逼搶。
隨後,薩基提出了空間的概念,他80年代的ac米蘭正是依靠著非常短的三線距離創造了一代王朝。但也有人說,薩基之後,不再有足球大師。
視頻的創作者提出了一個“暴論”,他認為當代足球教練在戰術層麵更多隻是在進行對前人的成果進行疊加、小幅度修改和抄襲。
薩基提出的四後衛平行站位陣型和激進的越位陷阱打法毫無疑問是令人驚異的,此前“人盯人”防守的時代過去了,下一個時代的名字叫做“區域防守”。
薩基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
但在此之後呢?還有顛覆性的理念嗎?
似乎不再有了。
魏樂第一次看完這個視頻,那時候他還在上大學,他對此感到非常震驚,一時間對足球的發展失去了希望。但如今魏樂對此有了更加複雜的看法。
會有新的戰術嗎?一定會有的。
隻要足球還在踢,還有22個人在為最後的勝利在拚搏,戰術都會在不斷革新。但是或許就像是基礎科學那樣,井噴式的,劃時代的,顛覆性的改變恐怕會難以輕易到來。
但這是否意味著足球在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