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這話,真假摻半。
但不管真假,老朱聽得非常滿意。
這小十三年紀輕輕,為人處世卻是一流。
這樣一個強大的藩王,如果一心為國為民,那就是國家的棟梁之材!
但如果有了謀反的心思,對國家的威脅恐怕比唐朝的安祿山還大幾分。
當然,這些想法老朱並沒說出口。
他隻是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背著手進了太子的寢宮,朱桂也緊跟其後。
這次來,朱桂還帶了些禮物,從係統裡買了些抗生素和感冒藥給朱標。
不過看著朱標麵無血色,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朱桂覺得這些藥恐怕起不了什麼作用。
朱桂在拜訪完朱標離開後,又遇到了一群商人,他們想插手絲綢之路的事。
朱桂沒直接處理,而是讓他們去大同府找管這事的管仲。
之後,朱桂便離開了應天府,回到了他忠誠的大同府。
算算時間,化工廠的化肥也快造好了,正好可以去看看成品。
化肥的事,朱桂早有準備,而且非常上心。
畢竟,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一切的基礎。
人要是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乾活、做生意、打仗?
雖然現在有了紅薯和土豆,產量也驚人,但總吃這兩樣也容易膩。
朱桂的目標很明確。
對於大明百姓吃飯的問題,要先從餓肚子到吃得飽,再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紅薯和土豆解決了從餓到飽的問題,化肥則能解決從飽到好的問題!
“隻要紅薯、土豆和化肥三樣東西用到大明農業上,相信不久大明的人口就會激增。”
朱桂坐在回大同府的火車上,思考著對大明農業的整體規劃,並打算立即實施。
化肥的出現會讓糧食產量增加,糧多了,能養活的人也就多了。
按照中原多數人多子多福的觀念,人口自然會增長。
現在大明有大約八千五百萬人口,等紅薯、土豆和化肥普及後,人口翻上幾倍,達到三四億並不難。
當然,人多了也不能光在國內擠著。
到時候,陸上和海上的絲綢之路都通了,大明人也可以出去闖蕩一番。
而且,在大明軍隊的保護下,出去的大明人根本不用擔心被當地人欺負。
如果外人敢欺負大明人,也不用搞“雖遠必誅”,直接讓當地的大明軍隊出手就行!
要做到這一切,根本上,就需要富饒的農業!充足的糧食!
就需要化肥!
“化肥增產的糧食不僅能給人吃,多餘的還能喂牲畜。”
“牲畜的肉又能改善人的飲食。”
朱桂想著化肥的作用,覺得真是極好的。
以前的年代,大部分人吃不起肉,因為養那些能產肉的牲畜需要糧食。
但很多時候,糧食連人都不夠吃,怎麼可能用來喂牲畜,所以肉很少。
但有了化肥,情況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