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下去,燙的人嘶得一聲,但那口感軟軟糯糯的,抿上一口便在嘴裡化開。
雖然沒有加佐料,但吃下去回味無窮,還帶著絲絲的回甘。
吃上兩個,就覺得已經半飽。
村長笑得合不攏嘴,朝著宋硯和江清月誇讚,“這土豆可真是個好東西,我還沒見這麼簡單就能拿來吃的主食,這就叫皮薄餡大吧。”
江清月和宋硯相視一眼,忍俊不禁。
稻子和小麥割下來都要脫粒,還要曬乾後用石臼和石磨才能杵出米和磨出麵粉。
這麼一比,土豆吃起來確實是方便多了。
收完土豆,大家按照之前說的按勞分配,當初出了種子的江清月一家自然是分得最多的。
不過即便分了小頭,大家對這數量也都非常的滿意和意外了,婦人們還跟著江清月一塊‘琢磨’出了不少土豆的吃法。
除了烤土豆,還有燉土豆、炒土豆絲等等。
土豆也一躍成為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吃食。
收完土豆,接下來就要收稻穀了。
水稻不像是土豆晚點收也可以,水稻的收割時機往往就那麼兩三天。
一旦錯過了,收成就會損失不少。
所以一般割水稻都是等到九成熟的時候,就開始組織搶收。
這兩天,村長和村子裡經驗老道的老人們早晚都要在稻田裡轉悠。
除了判斷稻穀的成熟度,還要觀天看天氣。
時機一到,村長便開始一聲令下組織大家收稻穀。
稻穀割下來後整整齊齊地捆成一束束碼著,再挑到曬穀場用禾戽hu)來給水稻脫粒。
禾戽的樣子像是一個巨大的鬥車,下麵是用木頭做成的鬥狀大桶,上麵插上竹篾做的三麵牆。
脫粒的時候高高揚起手臂,大力揮動著稻穗朝著鬥內甩去。
穀粒四下飛濺,被竹篾擋住後便會乖乖落進下麵的大鬥。
雖然這種方法原始又費力,但是確是他們目前最容易做出來的脫粒工具。
而且每次打的時候,稻穗甩到四壁的撞擊聲和稻穀四下彈跳的聲音,在眾人的耳朵裡也是格外的美妙動聽。
打完稻穀還不算完,趁著天氣晴朗,還要趕緊把打下來的稻穀在曬穀場攤開晾曬。
曬穀子的活計相對輕鬆,隻用上午下午各翻一次就行。
所以這些活計都是那些年紀大的老人在弄。
彆看他們年紀大,但是這樣的農活做起來十分的耐心細致。
守著一攤稻穀的同時還能順手把打下來的稻草給變成稻草繩和草鞋,剩下的也都仔仔細細捆紮成一個個小垛在旁邊曬乾。
這兩天天氣好,稻穀曬上三四天就差不多了。
眼下大家都不缺吃的,便各自分了稻穀回家,準備待吃的時候再用杵臼給稻米脫穀。
之所以收了稻子並不著急脫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裡的玉米也已經熟得硬邦邦的了。
包裹著玉米的苞葉也都發黃鬆散,似乎在催促著大家趕緊動手。
畢竟之前吃過一次玉米,那碩大的玉米棒子到現在還讓大家記憶猶新。
有人甚至仔仔細細地將一顆棒子上麵有多少玉米粒都給數了一遍。
如今玉米徹底成熟,大家都能期待這一片玉米地到底能收多少玉米棒子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