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澤城太守府內,諸葛亮正在案桌前閉目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麼。
此時已是三軍會師之後的第五日,昆澤以及附近幾個縣的百姓都已安定,動亂的局勢基本上算是穩定下來,然而平定叛亂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治理南中。
治理南中的方略他早有腹稿,南征前與馬謖等人都有過商議,隻是親自來到南中之後他的體會自是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其中細節還得仔細斟酌。
所謂一人計長、二人極短,縱然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但他並非神人,也有考慮不全的地方,因此他也常常告誡自己身邊的官吏,要他們能夠大膽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錯誤,所謂拾漏補缺不外如是。
今日諸葛亮想起昔日與楊清幾次論及南中之事,從他身上得到不少啟發,而且同意他外放南中出任太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先在越巂試行擬定的治理方略。
“現在看來效果很好,是該到了推行的時候了。”諸葛亮不禁想道。
“丞相,越巂太守楊清到了。”楊儀進門稟道。
“讓他進來。”諸葛亮睜眼笑道。今日他要再與楊清好好談談,看看自己的方略還有沒有改善的地方,畢竟楊清這小子總是有些奇思妙想。
“清見過丞相。”楊清跟著楊儀進了公房。
諸葛亮聞言起身笑道“明之來了,坐吧。”說完又對楊儀道“威公也坐下一起聊聊吧。”
以他的身份站起來自然不是為了迎接楊清,實乃坐得久了起來活動活動,三人皆是親近關係,他也就隨便了些,若是接見其他人自是要保持一國之相的威儀。
楊清和楊儀二人,一個曾做過丞相主簿,一個現在就是丞相參軍,當然清楚諸葛亮的性格,也不扭捏,坦然就坐。
“明之,雍闓三賊皆已伏法,孟獲等人也都歸順,南中叛亂可謂基本平定。接下來自是要對南中有個妥善的安排以求長治久安,以前吾與汝就此事談過多次,今日還想聽聽你的看法。”諸葛亮走到門前看著外麵庭院的景色,背對著楊清二人說道。
楊清沉吟了片刻,回道“丞相,我大漢目前僅有益州之地,國狹民少,若想與魏吳兩國爭鋒必要大力治理南中。
南中諸郡除牂牁郡之外其他郡縣皆是物產豐富之地,益州郡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永昌郡土地沃美、宜種五穀、蠶桑。還有我越巂郡土地平坦、稻田豐饒。南中之地可以說大有可為,隻要朝廷用心治理必能增補國用。”
“楊府君說得對,南中物產豐富,鹽鐵魚米、金銀牛馬甚多,朝廷若治理得當,他日北伐中原定能有所增益。”楊儀也附和著說道,他也對南中物產情況做了功課的。
諸葛亮笑了笑,回到自己座位前將桌上的一卷書簡拿了起來,然後走到楊清麵前遞給了他“這是吾擬的一些方略,汝等看看吧。”
楊清起身雙手接過看了起來,隻見書簡上麵寫著劃郡、南士、移民、分部四個綱目,每個綱目之後都有注解詳細闡述具體的內容。他看完之後若有所悟,然後又將書簡遞給了楊儀。
待二人看完之後,諸葛亮問道:“汝等以為這四大方略如何?”
楊清瞥了楊儀一眼,見他還在思考,遂道“丞相,清以為南中之亂因兩大隔閡而起,一是南中士人與蜀中朝廷的隔閡,二是蠻夷與我漢家百姓之間的隔閡。
南中之民中雖然蠻夷不少,但漢人也有數十萬,經學教化亦是從蜀中、汝南傳於本地,士大夫之輩雖較北地少但也並非沒有,當然士人多布於大姓之家罷了。
如永昌郡有大姓陳、趙、謝、楊,牂牁郡有大姓龍、傅、尹、董、王,益州郡有雍、孟、霍、爨四大姓,朱提郡則有大姓朱、魯、雷、興、仇、遞、高、李等。
這些人位處絕域,受蜀中士人輕視,多有懷才不遇者,故
為您大神軍師中郎將的《季漢當興》最快更新,!
第一百九十三章治南免費閱讀,!
彼輩怨憤日久,與成都離心離德,此第一種隔閡也。
第二種隔閡則是蠻夷與漢民之間的矛盾,其首要則在與豪強大姓之間的隔閡。漢人大姓累世豪富,而各蠻夷百姓則是貧困度日。
漢人據繁華富饒之地,蠻夷則住山林貧瘠之所,長久下來蠻夷自然不會甘心。吾觀丞相這四大方略可消弭這兩大隔閡,真乃良策耳。”
諸葛亮淡淡一笑,道“吾素知明之常有奇策,又在越巂施行良政,汝可坦言道之,以補這四條方略之疏漏。”
諸葛亮的方略已經很完備了,但楊清還真有些想法補充,遂道“清以為南中各郡首重越巂,越巂一郡的漢人就占了整個南中漢人的近一半,且郡內有塊不小的河穀平原,適宜農耕,還有鹽鐵兩物。故朝廷若能重視,快可大治此地補益國用,慢可以此為基王化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