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們注意,這一章又有曆史介紹)
李邦華等人致仕後,大明內閣隻剩馮英一個閣臣,六部尚書同樣出現空缺。
因為程國祥是戶部尚書,李邦華兼任督察院左都禦史,孟兆祥乃是工部尚書,薑逢元是吏部尚書,他還兼任著禮部尚書之職。
這幾位大佬致仕後,確實為一些有能力的官員帶來極大的機會,朱慈烺也在仔細考慮幾位尚書的人選。
現在兵部尚書盧象升位置無人撼動穩如泰山,孫傳庭為人剛真不阿,他很適合做吏部尚書。
禮部尚書的人選,朱慈烺決定用楊廷麟。
戶部尚書人選一時有些難選,朱慈烺最終決定暫時讓現任戶部侍郎左懋庚試試。
李岩入閣後,暫時不擔任六部之職,朱慈烺準備讓他負責大明教化方麵事情。
現在儒學要改變了,窮人讀不起書,有錢人讀書最終目的乃是服務於家族,他們心中隻有小家已無大家。
在各地建學校,讓孩子們上學必須提上日程,教課內容基本接近後世,暫定語文數學和曆史三門,曆史主要學習愛國方麵知識……
大明南方重建在即,以後官道,鐵路,造船,礦產等等,都需要工部去做,可以說現在工部非常重要,工部尚書人選更重要。
朱慈烺思來慮去半天,始終沒有找到他心中合適人選,後來無意間拿起一本奏書,看到奏書上一個人的名字,朱慈烺頓時眼前一亮,心中頓時有了決定。
這個人,正是在土地改革中有突出表現的陳子龍,他目前主要負責培養農業人才,所有農場皆歸他管轄。
個人能力出眾,又對大明忠心耿耿,這樣的年輕才俊朱慈烺現在不用更待何時,他絕對能做一個合格的工部尚書。
陳子龍已經培養出一批接班人,他離開後並不會影響朱慈烺土地改革的後續工作。
陳子龍祖上世代務農,父親陳所聞,以文學名江南,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刑、工兩部郎。
陳子龍六歲入學,勤治經史,力攻章句。
天啟三年,十六歲陳子龍科舉童子試,名居第二。
崇禎三年中舉,因為溫體仁極度排斥複社成員,陳子龍三次落榜進士。
信心因此受重大打擊,他幾乎心灰意冷,回家閉門謝客,專意於學問。
崇禎十年,第三次北上,他與夏允彝同中進士。
此時關外清軍壓力與關內饑民起義,使得本已衰朽的明皇朝已危在旦夕。
同時促使一批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對王陽明後學的空談誤國產生強烈的不滿,大聲疾呼“經世致用”,以改變殘酷的社會現實。
陳子龍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這一時期,他為古代中國科學與文化的發展做了兩件極有意義的事情。
崇禎十一年夏,陳子龍以“君子之學,貴於識時;時之所急,務之恐後”的緊迫感,與徐孚遠、宋徵璧一起,輯成《皇明經世文編》。
凡五百零四卷,又補遺四卷,此書選文以明治亂、存異同、詳軍事、重經濟為原則。
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軍事、賦役、財經、農田、水利、學校文化、典章製度等等,並根據當時接觸到的許多現實問題,表達了編者的政治主張。
陳子龍等人編輯此書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上以備一代之典則,下以資後學之師法”。
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俗儒是古而非今,擷華而舍實”,不務實際的壞風氣。
它是一部“從曆史實際出發,總結了明朝兩百幾十年統治經驗,企圖從中得出教訓,用以改變當前現實、經世致用之書。
這部書的編輯出版,對當時的文風、學風是一個嚴重的挑戰,對稍後黃宗羲、顧炎武等人講求經世實用之學,也起了先行的作用”。
繼後,陳子龍整理了徐光啟的農學巨著《農政全書》。
編輯《皇明經世文編》和整理《農政全書》,是陳子龍一生中在經世實用方麵兩項最主要的貢獻。
此後,陳子龍曾一度欲絕仕宦,在家廣其宅,示無誌四方。
然而,麵對著明末農民大起義的燎原之勢和清軍的步步進逼,為挽救明朝國運,最終還是放棄個人打算。
於崇禎十三年六月,出任浙江紹興府司理,不久開始兼代理諸暨知縣。
在官之日,由於他的轄區連年水患成災,饑民蜂起,為了維護當地社會穩定,他剛柔並用,剿撫兼施。
一邊力行保甲,設互首之法,申連坐之令,平定饑民暴動,一邊親司賑事,救濟饑民,立粥廠,設藥局,養老幼,醫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幾萬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緊接著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潰敗,陳子龍正準備北上時,聽到崇禎死訊。
不久後,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監國,不久後稱帝,陳子龍在黃道周的推薦下,以崇禎時授的兵科給事中職務在弘光朝廷任職。
兵科給事中雖然隻是七品,但是可以直議國防要務,陳子龍在朝50多天,上書30多次,提出大量有價值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但是弘光帝沉溺酒色,無心複國,隻求偏安,陳子龍對朝政失望之極,同時由於直言觸犯了馬士英、阮大铖等人,因此借故辭職回鄉。
後來陳子龍舉兵反抗建奴被捕,在押往南京途中,經鬆江境內跨塘橋時,他乘守者不備,突然投水,撈起時已經氣絕。
陳子龍死後並未得到安寧,建奴殘暴地將其淩遲斬首,棄屍水中,時年四十歲。
回憶一下曆史上的陳子龍,朱慈烺不再猶豫,決定提拔陳子龍為大明新一任工部尚書。
這樣,李岩成為曆史上最沒有資曆的內閣閣臣,而陳子龍變成大明曆史上資曆最淺的六部尚書之一。
這種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除了朱慈烺可能無人敢做,要知道一個是閣臣,另外一個乃是工部尚書。
如果朱慈烺沒有在監國時大開殺戒,把那些隻會口嗨的文官禦史幾乎殺光,等在朝堂上官宣任命時,他同樣會被口水淹沒……
左都禦史位置暫時也空缺,朱慈烺決定讓清廉的大儒黃道周試試,可是他又擔心黃道周噴他。
考慮半天,最終還是決定用黃道周,又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果黃道周不配合經常噴他,朱慈烺再讓他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