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坐在酒樓裡,身邊隻有沈雲英,胡寶,嶽洋三人陪同,他們帶來的親衛都喬裝分散在樓下街上人群中。
兩淮鹽運使和巡鹽禦史不但貪汙受賄,他們還聯合兩淮鎮守太監收受鹽商巨額好處費,把鹽商要上繳國庫的銀子紛紛搬回自己家中。
貪官們甚至肆無忌憚的把大量官鹽賣給商戶,商戶又利用關係進行走私,走私不用交任何稅賦,造成大量官鹽流失。
朱慈烺對此很清楚,他一方麵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得知,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後世曆史了解。
這次來到揚州,朱慈烺主要想看看揚州的鹽商到底富到什麼程度,對酒樓上一些交易,他並未插手。
吃飯期間,不時傳來客人低語聲,朱慈烺仔細聽了一會,發現大多都是關於鹽商私生活的話。
比如某某鹽商又納五房小妾,某某鹽商買走六個瘦馬,這已經是他兩個月之內買的第十幾個瘦馬。
聽說他們都喜歡新鮮的瘦馬,這批瘦馬買回去後,前麵一批瘦馬就會賣進青樓之中……
鹽商都是巨富,聽說有的鹽商臥房牆壁上貼的都是金磚……
朱慈烺一邊吃菜一邊喝著果汁,也在默默的聽著幾個人的議論!
鹽商確實要比一些富商和世家聰明,紛紛烈烈的抗稅過程中,他們居然很少有人參與其中,也因此逃過一劫。
不過這次他們肯定難逃一死,至於沒有抗稅,可能和他們之前偷稅漏稅有關,做賊心虛擔心被抓住把柄。
胡寶和嶽洋聽到一旁的議論聲,都以為神武皇帝肯定很不爽。
當他們悄悄看向神武皇帝時,卻發現神武皇帝一臉平靜,似乎並未生氣,二人心裡很是納悶……
朱慈烺一句話沒有說,吃過飯就離開酒樓,他要去看看鹽戶生活如何。
大明最大的鹽場,當屬南直隸的兩淮鹽場,產區包括淮南、淮北各鹽場。
其中以淮南鹽場開發曆史最古老,淮北鹽場生產規模最大。
萬曆四十五年,曆經一百多年的折色法積引甚多,朝廷采用鹽法道袁世振所奏,推行剛鹽法,實行鹽業專賣。
剛鹽法是將將各商所領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每年以一綱行積引,九綱行現引。
每年照冊上額數派行新引,凡綱冊有名者,據為窩本。
綱上無名者不得加入,從此官不收鹽,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
剛鹽法使鹽商取得了世襲的專斷權,鹽商們的巨額財富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積累。
為此一些晉商還專門跑到兩淮地區,與徽商爭奪鹽利。
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對鹽丁們來說有一定的好處,鹽業生產不再受官府的監督控製。
隻要按時繳納了鹽課,其地時間就是想乾什麼就乾什麼,既可以發展副業,也可以多產鹽。
鹽從來不愁銷路,多出鹽之後,自然會有商人上門要來購買。
收購價格往往要比原本的官府折色還要高一點。
如果趕上了好行情,鹽丁們的日子過得應該很滋。
然而當朱慈烺來到製鹽村所在的地方,卻發現和他想象的天差地彆。
這裡房屋十分破舊,往來的鹽丁們一個個依舊破舊,麵帶菜色,跟個難民一樣。
朱慈烺立刻意識到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看到一個大娘在池塘邊洗衣服,朱慈烺上前微笑問道
“大娘,揚州城裡這麼繁榮,此處村莊為何如此破舊?”
大娘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慈烺幾人,看穿著乃是有錢人,她皺眉道
“沒有餓死已經不錯了,哪像你們這些有錢人……”
朱慈烺暗暗搖頭,看來百姓過的不如意,心裡有些抵觸有錢人!
“聽說你們這裡產鹽,我們想來買些鹽,大批量的,不知大娘能不能介紹一下?”
大娘眉頭一挑,試探性的問道
“你們是鹽商?”
朱慈烺笑道
“我們是正經商人,合法交易,你們這裡出產的鹽我可以全都包下來,四兩銀子一引如何?”
“三兩一引?”
大娘聽後,不再搭理朱慈烺,繼續洗衣服!
作為產鹽地之人,大娘並不是一無所知。
按正常的收購價格,一引鹽也就在二兩到二兩五錢白銀左右。
眼前這位公子一下子給到了四兩,這哪是正經商人啊,簡直就是信口開河……
朱慈烺來之時,也大致了解過鹽業的生產鏈和行情,知道鹽業生產組織分場、團、灶三級。
場事管理機構,也就是俗稱的鹽衙門,官員稱鹽課大使,各鹽場、鹽池、鹽井處都設有鹽課司,為基層鹽務機構。
鹽課大使是正八品官員,掌場、池井生產及鹽稅征收事宜,受運同、運副分轄,並統轄於運使或鹽法道。
團是鹽民集居之地,各灶戶聚於一團之內,並設關防其漏私,沿海不少地名就是以“團”命名。
灶就是灶戶,設灶煮鹽的人家,灶丁即燒鹽者,這大娘丈夫就是灶丁。
雖然不直接賣鹽,但這裡人基本上都知道鹽商給的價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萬曆年間,朝廷實行的折色法,日子雖然說是苦了一點,官府的加派多了一些。
那時大夥兒也能將就著過得去,一年下來多少還能有些餘銀。
自從朝廷推行了這鹽綱製,大鹽商們代接了鹽課,就全變了。
這裡產出的鹽隻能由黃家來收購,剛開始一引鹽他們能給一兩多銀子。
誰知後來越給越便宜,先是降到一兩,如今隻給了七錢。
在朝廷公布征收商稅後,黃家已經來人通知,今後黃家隻給七錢一引。
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征收商稅後,交稅的還是他們這些最底層人。
鹽商不但沒有損失,反而趁機大肆壓榨製造鹽的灶戶……
鹽商買鹽很便宜,賣出卻很貴,灶戶被壓榨的日子基本上沒法過了。
近幾年來,幾乎年年有人逃跑,聽到黃家把一引鹽的價錢降到七錢,一下跑了好幾十戶。
當然這些隻是大娘心裡想法,朱慈烺此時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