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統治,東籲王朝的緬王很精明,他們開始使用葡萄牙人帶來的火器。
於是有了火槍部隊和炮兵,但當時的火器部隊主力,大都直接由西方雇傭軍擔任。
作為統治者,如何能讓外族掌握本國軍權呢?
於是,緬王開始針對葡萄牙人,幾百名葡萄牙雇傭兵被俘,雇傭兵首領被緬王處死。
首領處死後,葡萄牙兵被遷移到實階縣附近安置,讓他們世代充當緬甸的火槍手和炮手。
隨著緬甸對葡萄牙人的排擠打壓,葡萄牙人在緬甸很難混下去,逐漸退出緬甸……
此時為緬軍火器的乃是英國,在天啟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緬甸設立分公司了。
雖然在大明警告下,英國人無奈退出緬甸,但依然悄悄為緬甸武器。
英國人還協助訓練緬軍,使得緬軍的火槍部隊戰鬥能力有所提升。
今日明軍遇到的緬甸軍隊,並不是緬軍的主力部隊,隻是普通部隊。
這幫門戶兵,沒有盔甲和防護,隻有象征記號的紋身。
他們分為左中右三營,左漆左腹,右漆右腹,中則全漆,以此來作為部隊標識。
紋身行為,也逐漸成為中南半島各國士兵的一個象征,一是記號,二是作為一個信仰的護身符作用,估計這玩意刀槍不入……
明軍大舉攻來,緬軍主帥倉促之下,隻能拿他們做炮灰了。
看明軍動了,又是敲鑼又是打鼓的,緬軍嚇一跳,生怕明軍先下手為強,急忙命令緬軍發動進攻。
緬軍開始吼叫著衝鋒,雜亂的步兵混雜著十幾頭大象,一起怪叫著衝擊過來……
沐天波很冷靜,緬甸境內他可以指揮軍隊行軍,真正打仗時,有盧象坤在,他肯定不會喧賓奪主。
再說,指揮火器部隊作戰,也和盧象坤有極大差距,畢竟盧象坤身經百戰,而他多年都不提刀了……
“盧帥,本國公不善指揮火器軍隊作戰,指揮權交給你了!”
盧象坤乃是護國軍五部之一,天雄軍統帥,聞言對沐天波抱拳笑道
“多謝黔國公……”
“傳令列陣,三排齊射……”
“喏!”
盧象坤接過指揮權,立即命令明軍列陣迎敵。
明軍已經換裝步槍,燧發槍早就淘汰了,現在迎敵時根本不需要列陣,趴在地上射擊還能減少傷亡。
可緬甸軍隊火器不多,且都是老式火神槍,列陣射擊更能震懾這群蠻夷……
當緬軍門戶兵衝到步槍射程,盧象坤一聲令下,明軍陣中立即響起激烈的槍聲。
“砰砰砰……”
緬軍門戶兵在槍聲中瞬間倒下一片,沒倒下的開始左右亂跑,不過,暫時並未後撤。
他們隻是炮灰,後麵還有督戰的正規軍,後退也是死,不如悶著頭硬衝。
第一排火槍手射完,第二排開始射擊……
“砰砰砰……”
第二排射擊完畢,緬軍已經傷亡數千人,
第三排明軍繼續開槍射擊……
……
槍聲接連響起,一刻左右,緬軍已經傷亡過萬,還未進入緬軍火神槍有效射程……
緬軍首領大驚失色,擔心隊伍潰敗,急忙派出底牌軍隊象兵……
“盧帥,注意象兵……”
看到象兵衝過來,黔國公沐天波急忙提醒盧象坤注意。
在沐天波印象中,幾顆鉛彈很難擊殺大象,一旦讓大象衝過來,明軍密集隊伍傷亡會很大……
盧象坤點點頭,再次命令
“傳令,瞄準大象四肢和腦袋射擊,不能讓大象靠近……”
“喏!”
“砰砰砰……”
上萬支步槍再次開槍射擊,這次的目標乃是那些急衝而來的戰象……
緬軍雖然有燧發槍,但隻限於主力部隊,門戶兵就彆想了,基本就是裸奔衝鋒的炮灰,但他們有戰象!
戰象雖猛,目標卻過大,明軍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個個槍法出眾。
槍法好的打象腿,槍法差的瞄準戰象腦袋射擊,步槍子彈能打穿鐵板,遠不是鉛彈能比。
慌亂的門戶兵自身難保,根本沒有能力保護大象,被子彈射中的大象沒有立即死亡,反而開始發狂,對附近緬軍橫衝亂撞,衝得這些土人七零八落,慘叫連連……
一輪齊射結束後,還有一輪,數萬明軍不同扣動扳機,子彈如暴雨般撲向緬軍……
明軍士兵在雨林中被折騰了那麼久,一個人影沒看到,此時看到這麼多敵軍,一個個兩眼放光,儘情發泄……
他們也不是亂打,很有目的性,一部分人打緬軍,一部分人打戰象。
沒見過大世麵的土司兵,很快潰散驚慌失措到處尋找掩體,根本無法形成團體戰鬥力。
興致高昂準備來撿戰利品的土司們,也都嗷嗷叫著鳥語,駕著受傷大象往後逃。
“不經打呀……”
多年沒有戰爭經驗的黔國公沐天波,沒有想到明軍如此猛,火器更是如此犀利,他搖搖頭看向盧象坤笑道
“緬軍也不經打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對,看來征戰緬甸最困難的乃是地理環境,兩軍真正對上,他們不堪一擊……”
盧象坤開始還想保留,看到緬軍如此弱,他立即傳令,動用大殺器……
“神銃上!”
二十挺大明神銃立即對著緬兵開始掃射。
“哢哢哢……”
大明神銃殺傷力極大,一輪掃射擊殺數百緬軍,同時步槍還在不停開火。
伴隨著緬軍聲聲慘叫,倒下的人越來越多,戰象也被擊殺大半,緬軍徹底潰敗……
“騎兵,殺!”
盧象坤一聲令下,兩翼的騎兵順勢衝出,高聲呼喝著,肆無忌憚衝上去,拚命砍殺潰散的緬兵。
騎兵最擅長的就是追殺潰兵,明軍騎兵如砍瓜切菜般殺戮著四散奔逃的緬兵。
數萬緬軍傷亡大半,潰兵又被明軍騎兵砍殺一萬多人,隻有數千人鑽進原始森林才撿回小命,明軍強勢占領重鎮新街!
新街一役,明軍打的都不過癮,贏的太快了。
明軍根本不儘興,逃過一劫的緬軍也不爽,他們認為明軍不講武德,怎麼能不給機會出手呢?
為了撈回麵子,逃回去的緬軍不敢說明軍火器犀利,反而說明軍利用詭計才大勝。
丞相信以為真,立即指揮三十艘長尾大戰船逆江而上,企圖收複重鎮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