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舟這會兒靠在沙發上,姿勢很是慵懶的看著自己的係統麵板。
這會人整個屋裡隻有他一人,非常的安靜,可以讓他完全沉浸進入狀態去思考今晚係統的變化。
那個一閃而逝的職業升級變化。
“挖李思思,就能職業升級?”這種操作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
之前的時候,吳舟都是換公司,換工作,以及自己創業,變化一次之後,職業才會跟著變化。
可這次,自己可是沒有換公司,也沒有再創業。
職業就開始變化了。
那有沒有可能,以後自己哪怕再換公司,換工作,職業麵板還會“變化”嘛?
這個吳舟暫時還不知道,以後再說了?
公司到了當下這個檔口,好不容易也勉強算是“創業成功了”,讓吳舟放棄當下這種大好局麵,再去嘗試新開局,隻是驗證自己這個猜想的話,沒必要。
哪怕是驗證,也可以等到公司這邊真正走上正軌之後再說。
那麼第二個問題?
“為什麼是挖李思思就能升級,而呂爺就不行?”
吳舟開始比較兩人之間的不同,這個還是很好區分的。
吳舟和她們兩人都線下聊過那麼多次了,呂爺是基礎紮實,涉獵廣。
而李思思則是,運營能力很強!
“所以,和能力有關,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自己當初挖王浪的時候,怎麼就沒這變化,雖然當初王浪也是拒絕的?”
王浪的能力可不比李思思差,甚至純粹的運營能力來說,吳舟甚至覺得王浪比李思思更強一絲,因為李思思是穩紮穩打一步步提升的強,而王浪是“天賦”流,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那種,當然了,這個能力對比僅限當下
所以兩人之間有什麼不同?
性彆?這個不應該。
年齡?
學曆?
又或者職位?
王浪是天貓超市運營。
李思思是電商部負責人。
“所以兩人雖然能力相似,但因為兩人職位不同,或者說,管理能力不同,所以係統才會區彆對待?”
吳舟開始假想,如果王浪來到公司的話,吳舟會如何用他。
如果李思思來到公司的話,吳舟又會如何用他。
王浪的話,就之前的溝通的感覺來說,“恃才傲物”“有個性”,所以隻能是負責一些業務。
但李思思的話,如果人品過硬的話,自己不擅長的公司管理,可能就會直接交給她來負責,自己為公司查缺補漏
假想到此,吳舟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
當下公司這邊的發展,需要一個“管理上”的人才。
而係統判定,李思思是符合這個人才標準的。
那是不是說,如果自己招聘一個“管理型”人才過來之後,也能升級?
當這個想法冒出來後,吳舟搖了搖頭。
李思思是自身能力過硬+她自身的管理者。
但招聘的那些人,就不一定能力過硬了,如果能力一般的話,到時候可能就成為“外行管理內行”。
瞎gb管,把公司業務攪黃了都有可能!
“還是先以挖李思思為主!真的確定挖不到,再想其他!”吳舟很快做出決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通過吳舟自己這段時間接觸到的優秀人才的就業環境來看,他們不缺工作機會!吳舟這邊想要通過正常的市場招聘,挖到這樣的人才,無異於是“大海撈針”,“撿漏”。,
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大概的想明白了這個事情之後,就是下一步了。
然後是第三個問題。
如果挖到了李思思,職業變化之後
當下的技能肯定還會和之前一樣消失,無法再通過加點,所以自己需要在挖到李思思之前,先把自己需要的技能先升級。
首先就是財務管理這個技能,這個技能算是吳舟自然升級的技能,就是通過看書,還有和代理記賬公司的老板溝通,然後實踐,技能進度,就隨之提升,然後自然而然地升級了。
這個技能有用嘛?當然是有用的,但剛需嗎?以後卻是不一定的。
小微企業,吳舟這個老板需要全能,都會,一切都是為了節省開支,所以財務知識需要知道一些。
但成為“企業家”之後,公司一年盈利數千萬了,那自己還需要了解那麼多嘛?
是財會市場缺人才嗎?
哪怕是當下吳舟這個“半吊子”的,其實也知道了一些手段,可以合理降低公司這邊稅負情況。
比如說,弄個技術團隊,弄些有技術的東西,然後再申請一下,將公司弄成“高新技術”企業,其實這個也是有“產業鏈”了,單就這個,就可以讓公司這邊的所得稅,從25降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