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還在開發建設中。
到處都是工地,旅遊景點其實不多,也都很破舊。
但,眾人依然興致勃勃。
環境雖然破舊,但是深市上下都充斥著一股生機勃勃的氣氛。
林素娥玩的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買什麼房子農村宅基地?商鋪?樓房?廢棄工廠?
1982年1月5號。
一起玩了5天之後,林素娥讓孩子們自由行動。
出來玩了幾次,他們都習慣了。
林素娥也開始自己的買房之旅,老規矩,約了一個中介。
上午9點05。
她坐在三輪車上對不遠處一個提著公文包的中年男子打招呼“蔡中介。”
男人立馬笑著回應“林姐。”並且,向她跑過來。
“師傅,就在這兒停吧。”
林素娥對三輪車師傅說話,並且遞給了他車費。
“大姐慢走。”
她下車。
蔡慶正好跑了過來。
林素娥略帶抱歉“不好意思,路上碰到修房子的運料車把路給攔住了,所以遲到了一會會兒。”
“不妨事。”蔡慶不以為意“其實我也剛剛到。”
“林姐,我們這就去看小區吧。”
“嗯。”
改革開放初期,二線關之內劃分了4個區,即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和鹽田區。
其中。
南山區的房價是後世最高的。
這次,蔡慶就是負責南山區這邊的房產中介。
反正,現在幾個區的房價差不多。
是的。
這裡已經有房產中介了。
因為,深市已經出現了商品房。
她原本是想買農村宅基地,但是簡單一問價格,在經濟特區範圍內,自己那2萬多塊錢連10平米都買不了,當然,遠一些的自然可以買到,但最終她還是放棄了。
因為。
農村宅基地買了大概率等待拆遷,到時候很容易扯皮。
她有很多選擇。
廢棄工廠的地皮也不是她現在買得起的,因此也pass。
最終。
她計劃買一套商品房。
商鋪更貴,負擔不起,商品房還能努力夠著一套。
……
驪山小區。
兩人站在小區門口,蔡慶在和保安溝通,林素娥上下打量著小區環境,幾十年後非常普通的步梯房老小區模樣,但是在現在看來十分的洋氣和高端。
蔡慶回來,出聲“林姐,好了,咱們進去吧。”
林素娥收回視線“好的。”
買這套房子,不出意外沒人住,但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二次拆遷。
這種老小區,百分百要拆遷修高樓。
往裡走。
小區有綠化,但是配套休閒娛樂設施基本是沒有的,也正常,現在誰舍得用珍貴的土地來修沒用的健身器材和滑滑板哪些?
蔡慶介紹道“林姐,驪山小區是去年9月底完工的,現在已經賣出去9成的房子了,還有1成商品房正在出售,十分緊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