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洪州改革(一)_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 第235章 洪州改革(一)

第235章 洪州改革(一)(1 / 2)

永壽宮中,李璟茫然地躺在床榻上,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曾經少年風流,縱白馬於江南;

曾經縱橫沙場,儘顯英姿勃發;

登基稱帝之後,掌控江南之地;

平定妖人之亂,基業發揚光大;

征南楚、滅閩國,一時榮耀;

失淮北、守長江,何其狼狽!

如今,遷都到這“豫章故郡”之地,想要休養生息、東山再起,卻發現積重難返、有心無力。

李璟繼位後期,一定程度上重拾了李昪的“保守政策”,這導致先前頻繁用兵,消耗民力、財富無數,卻沒有守住任何一個地盤,原因很複雜,簡單說就是“思想錯誤”。

在李璟看來,隻要地盤打下來,就應該是自己的。

不僅如此,周邊的國家看到,也應該選擇投降。

僅以江南小國的身份,就想要換來四周割據勢力的臣服,就好像尹大統領領導下的韓國,抽了自己兩個嘴巴子,發發狠,就要求鄰居東大自願成為自己的屬國。

對此,教員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鬥爭沒有止境,不會一勞永逸,就算消滅了所有敵對勢力,鬥爭仍然要進行下去,因為,鬥爭不會無故產生,也不會無故消亡,隻會從一種鬥爭形式轉變為另一種鬥爭形式。

見李璟眼神空洞,一旁的鐘太後寬慰他“大郎,從嘉既然已經繼位,你就不要有亂七八糟的心思,安享清閒吧。”

“梓桐,我是怕從嘉重蹈我的覆轍。”

鐘太後想了想“你所憂慮,在於馬楚?”

李璟歎口氣“楚地得而複失,失而複得,未必是件好事啊。”

鐘太後“昔日馬氏被滅,是因為馬氏殘暴、不得民心,而又餘黨叛軍作亂,邊鎬沽名釣譽、才智平庸,才損兵折將。我聽說,從嘉恩威並施、善待百姓,還專門派了韓熙載前去招降,想必平定楚地隻在須臾之間。”

李璟說道“即便楚地平定,閩南、嶺南的戰事若連續不斷,恐怕,舉國之力也難以支撐!”

鐘太後寬慰“從嘉知人善用,胸中定有雄略,大郎若是不放心,等待身體康健,再過問不遲。”

李璟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他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曆史上,南唐在滅閩、滅楚的戰爭中,之所以勞民傷財,沒有占到太多便宜,根本原因有兩個。

一是對戰爭認識不夠全麵,烈宗李昪一死,李璟急於建功,立即將自己親爹囑咐的“汝守成業”的話拋之腦後,在沒有做好充足準備與規劃的前提下,就發動了戰爭。具體表現為,對各種戰後安排沒有規劃,比如,土地如何分配、戰俘如何管理、敵將如何安置等,留從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竟然允許留氏繼續做清源軍節度使!

二是對人才的運用不合理,南唐不是沒有人才,比如大將劉仁瞻、柴克宏、林仁肇等,可李璟在高級官員的任用上,很顯然是犯了重大錯誤,例如,馮延巳是南唐曆史上任用時間最長的宰相,可這個人除了寫詞寫得好,在治國方麵綜合能力平庸,更不要提“五鬼橫行”,將南唐拖入無限製的黨爭與內耗。

李煜的政策恰恰相反,他知道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穿越之初,就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分化後周”之上,因為後周是南唐的最大威脅,也存在一個很好的曆史機遇(趙匡胤奪權)。

隨後,趁著後周陷入分化狀態,迅速出兵楚國及荊南,這些地盤經過“唐楚之戰”後,本來勢力就很弱,掃平之後,不僅南唐的大後方更加安全,還能夠增加人口、糧食、礦產等物資,為將來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最後,集中全部資源,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掉清源軍節度使這一個割據政權,獲得出海口,掌握泉州鹽場,相當於為南唐擴展了一條“經濟大動脈”。

接下來,李煜的戰略規劃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第一步,就是整頓官僚係統,落腳點就在“打擊文官集團”上。

壽昌元年,五月廿五,奉天殿中。

李煜登基的第五天,“洪州新一屆領導班子”悉數到場,包括林仁肇、馬崇義、李元清、謝彥、張雄、潘崇徹、黃損等武將,以及洪州“碩果僅存”的重要官員,包括殷崇義、王崇質、盧儔、嚴紹改、李覯、廖居素等人。

議題隻有一個,如何安置罪官。



最新小说: 快穿:軟糯宿主開局就被騙親親 追夫也進火葬場 被分家後我們家的日子扶搖直上 我被冤殺後,係統黑化了 晚庭深 哥布林醜,聖女倒貼是怎麼回事 丹絕寰宇 紅樓夢新編白話版 我在異世界做普通人 綜影視: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