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縣已經亂套了。
這個位於巢湖之畔的小小縣城,常住人口不過五萬有餘,短短幾天之內,又湧入了七八萬人,還都是當兵的大爺,惹不起。
人吃的,馬嚼的,單靠巢縣存儲的糧草,根本就無法支撐。
趙彥徽也頭疼,他好歹是後周禁軍係統訓練出來的大將,領兵打仗有一套,可對於治理“流民軍”,那是一點招兒都沒有。
士兵犯錯了,打一頓、罵一頓,實在不行推出去砍了。
可“流民軍”好幾萬,就算不心疼,隻要犯錯就推出去砍了,那得自己的刀劍都卷刃了。
於是,他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們隨便,反正早晚就是要去當炮灰的。
最倒黴的,就是巢縣定居的老百姓,流民也是老百姓,而且還是很慘的老百姓,如果他們一直逃荒要飯,或許對淮南社會的穩定,影響不是太大。
然而,趙匡胤、趙普等人屬於“病急亂投醫”,賦予了這些流民軍人身份,讓他們從心理上、自我身份上,產生了徹底的變化。
老子當兵了,當兵就能欺負老百姓。
一時間,巢縣的惡性犯罪事件陡增,偷盜、搶劫的事情大白天都會發生。
那麼,趙彥徽為什麼不趕往和州,儘早與張瓊會合呢?
三個字,等糧草。
事實上,黃淮中部及淮南部分地區的小麥、水稻收成並不少,趙匡胤想要養六十萬軍隊,隻要精心安排,勉強是能夠支撐到來年五月份的,最多會出現半個月的青黃不接。
但是,“陳州政權”喪失了一個重要的依仗,就是郭榮在世的時候,建立的高效、強大的軍需供給係統。
換句話說,張永德所在的“汴梁政權”雖然將領、兵力等遜色於趙匡胤,可人家的官僚係統、職能部門非常完善,什麼人去做什麼事情,早就形成了非常高效的銜接模式。
趙匡胤離開汴梁之後,趙普作為“大管家”,麵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手下沒有那麼多部門官員可用。
就拿征集軍糧來說,派人去一個縣城,縣令壓根就不聽你的,怎麼辦?拿刀砍了!行,砍完呢?
退一步說,縣令也投靠趙匡胤了,配合全縣收集糧食,一共一千石,你得想辦法把這些糧食運走吧?問題來了,往哪兒運,彆指望大頭兵承包責任,趙匡胤還要派專門的人負責。
再退一步,運輸問題也解決了,糧食進入倉庫了,你還得想辦法協調吧,哪兒缺糧草了,得提前運送出去,要是等到前線糧食吃完了、求援書信送到了,你在行動,估計糧食運到了,前麵要麼人餓死了,要麼投降了。
在後周鐵板一塊的時候,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有戶部眾多的官員、部門,去統一協調管理。
眼高手低是不行的。
彆說如此龐大的、精密的官僚運轉係統,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公司組織一場百人的戶外拓展活動,在專門有人負責訂酒店、聯係車輛的前提下,還會出現突發情況。
趙彥徽很清楚,和州張瓊那裡,沒有給自己預備飯,他必須自己帶著糧草去。
一日三催,得到最近的答複,就是運糧草的船已經在巢湖安頓好,即刻出發。
趙彥徽鬆一口氣的同時,心中也有不滿。
正鬱悶之際,副將張光瀚一臉怒氣地走進營帳,手裡還提著帶血的鋼刀。
“隆義,又砍了幾個?”
“四個,他娘的,乾脆都砍了!”
“何必置氣,又是因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