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稍早一些的朝代,如秦漢等。
他們選拔官員一般是通過察舉、征辟、雜途等,此時看到科舉製都是眼前一亮。
紛紛開始思考科舉的可行性,但同樣的有人讚同就有人反對。
至於雙方博弈的結果如何就是後話了。
而天幕則是在繼續播放。
【第二位落榜生則是清朝的洪秀全。】
【如同唐末一樣,此時的清廷已經腐敗不堪,對外戰爭的接連失敗導致需要賠付大量賠款。】
【如南京條約和廣州條約,就分彆向英國賠付了六百三十萬兩白銀和兩千一百萬兩白銀。】
【而為了湊出這筆錢清廷自然會向百姓下手,加征田賦和鹽稅等稅收,而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至於官場那就更不用多說,科舉的黑暗比之唐末更甚。】
一看是清朝,曆代帝王跟百姓就像是吃了那啥一樣,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唉,為什麼要提清朝呢,壞人心情。”
“我現在總算理解後人為什麼說,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條約了。”
“是啊,隻要他們一出場天幕必定先說一次條約。”
而作為當事人的清朝。
康雍乾等人更不用多說了,好不容易上次天幕誇了一波康熙關於天花防治的功績。
結果這才幾天,就又開始抨擊他大清了。
尤其是天幕上的那些發言,讓他們怒火中燒,但又無力反駁。
所以這次是這個洪秀全推翻了我們大清嗎?
【而洪秀全正是這個時代下的一位考生,洪秀全少時天資聰穎,7歲入村塾讀書,五六年間就能熟誦四書五經及多篇古文,得到老師和洪氏家族的讚許。有幾位老師竟然不願收他的學費,自願教他讀書。】
【所有人都認為他可以輕鬆考取功名,但事與願違,十多年的時間裡洪秀全四次參加科舉,卻連一個秀才都沒考中。】
【如此大的落差,自然讓洪秀全無法接受,於是他放棄了科舉。】
洪秀全的經曆讓不少考生都心有感觸,他們不也是這麼過來的。
“唉,可憐老夫都五十多了,也不過是個童生。”
“那儒林外史中的範進好歹還中了個舉人,我等考了一輩子,卻什麼都沒得到。”
“難啊,實在是太難了。”
“可是不考又能怎麼辦?”
“要不也造反??”
這句話一出,一群人瞬間離那人遠遠的,他們隻是發發牢騷,可不是真的想死。
【而之前洪秀全在廣州科舉途中,曾得到過基督徒發放的《勸世良言》一書,當時拿到書後的洪秀全將之束諸高閣。】
【道光十七年廣州科舉不中後,洪秀全做了一個夢,夢到了皇上帝、天媽、天兄、天嫂、天妹等神明。皇上帝還賜印璽和寶劍於他。他在天上誅妖得勝,於是皇上帝封他為“天王大道君王全”,然後差遣他下凡“斬妖留正,作主救人”。】
【道光二十三年,第四次科舉失敗後,洪秀全的遠房親戚李敬芳推薦他看《勸世良言》,細讀之後洪秀全才發現原來六年前那個夢應證就在這本書裡,於是他將孔子的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並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
“切,什麼異夢,什麼上帝的次子,唬人的手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