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見大同防守森嚴,便並未強攻,而是選擇進攻白羊口。隨後白羊口守將謝澤戰死,瓦剌軍攻陷白羊口後揮師直逼紫荊關。】
【進攻紫荊關時,之前投降瓦剌的明宦官喜寧告知瓦剌山間小路,紫荊關遂即腹背受敵。守將孫祥、韓清全部戰死,紫荊關被瓦剌攻破。瓦剌軍便由白羊口和紫荊關向北京進軍。】
“又是太監,又是這群閹人。”
明初的百姓就不明白了,他們的時候哪見過這麼多禍國殃民的太監。
那些人不都挺老實的,怎麼這會一下子蹦出來這麼多?
而明末的百姓若是知道隻會表示,那是你們見識太少。
咱大明朝的太監可不止這一兩個,什麼王振、喜寧隻是個頭,後麵的一個比一個猛。
【說回北京,朱祁鈺雖然被授監國之職,但不是正式君主終究缺少皇帝權威。】
【於是群臣於九月初一奏請皇太後立朱祁鈺為帝以安人心,皇太後支持群臣主張,朱祁鈺於同月六日即皇帝位,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以第二年為景泰元年。】
【同時這段時間以於謙為首的朝廷也在不斷征集人手、糧食、軍備等物資。】
【於謙先是將河南備操軍,山東、南京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進京守衛;同時征調五百輛大車將通州糧草運往京師。】
【武器方麵除命工部加班生產外,並將南京庫存兵器的三分之二調入京師以備急用。同時還派出人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武器裝備,共取得頭盔9000餘項、甲5000餘件;火槍11萬餘杆、火銃2萬多隻,火箭44萬支、火炮800餘門。】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明廷共調集二十二萬兵馬包圍京師,此時北京防衛力量大增,所有人也更有信心取得勝利。】
“好好好,如此一來,這北京城還真有可能守住了。”
“哎呀,這於謙可真是個人才啊。”
終於聽到一點好消息的朱元璋一臉慶幸的說道。
他是真怕堂堂大明才經過五代半就給亡了。
“於謙,我們有啊!”
永樂、洪熙、宣德年間。
所有人都看著於謙,雖然這人脾氣又臭,又不合群。
但大家也都知道他確實有才,所以三位皇帝才對其十分看重及容忍。
但事實證明他們作對了,這個人在未來真的挽救了大明王朝。
而各朝的於謙卻也隻是說了句
“職責所在罷了。”
便沒有再多說什麼。
【之後朱祁鈺又采納了於謙到城外迎擊敵軍主張,將二十二萬大軍分彆防守京城九門。】
【總兵官武清伯石亨防守德勝門;都督陶瑾防守安定門;廣寧伯劉安防守於東直門;武進伯朱瑛防守朝陽門。】
【都督劉聚防守西直門;副總兵顧興祖防守阜城門;都指揮李端防守正陽門;都督劉得新防守崇文門;都指揮湯節防守宣武門。】
【各門守將皆由石亨節製,於謙則親至德勝門參加戰鬥。】
【並且明軍要求凡是有盔甲者不出城迎戰的斬首,此時明軍有盔甲者僅十分之一。】
【等各部隊出城後部署完畢後,京城將城門全部關閉,以示背城死戰的決心。】
“嗯,如此一來,這北京城倒是很有可能守住了。”
"“此戰定能守住北京,要讓那些蠻子知道中原將士的厲害。”
“沒錯,隻要敢戰,我大明將士絕不遜色於任何人。”
要看北京做好充分準備,古人們也都充滿了信心,覺得此戰一定能成功守住北京城。
【而瓦剌到達北京後,先是嘗試進攻,而當天都督高禮、毛福壽在彰義門北,殺退賊三百人,生擒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