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回到商丘梁園之後,日子也逐漸過安穩下來。
每日所做便是讀書、習武、耕作,雖然平淡但也充實。
如此過了三年,直到李白到來這樣的生活才有所改變。
【喂,高適我們抓了個賊,他說是你的朋友。】
一群村民們突然壓著一個衣衫襤褸、不修邊幅聲稱是高適朋友的男子前來。
【高兄,好久不見。】
那人開口之後高適發現這被捆著的男子竟然是李白,於是連忙讓村民將他放了。
之後兩人在房內對飲,高適這才知道原來李白父親中年病逝,他的兩個哥哥已經分好了家產。
而屬於李白的那一份早就被他揮霍而空,以前揮金如土的才子一時間竟成了遭人嫌棄的落魄之輩。
不僅被趕出住所,甚至大病一場差點死去。
“他在揚州時那般揮霍,就該想到有這一天的。”
“是啊,畢竟隻是一個商賈之家。”
“不對啊,他既然已經落魄為何那許家還能看的上他?”
“是啊,不是說那是曾經拜相的家族,即便不複從前也不會看上現在的李白吧?”
看著如今李白的落魄模樣,不少古人都覺得很正常。
在揚州時不過一個舞女跳了支舞罷了,他便豪擲了數十金還有一枚漢白玉的扳指。
這就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啊。
而曹操則是慢慢吟誦者那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不錯,不錯,簡潔明快,卻又意境深遠。這李白倒的確不墜詩仙之名。”
而李白此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要成婚了,但卻是入贅,成為許家的贅婿。
李白覺得雖然他的後代不能姓李,但卻可以改變血統,不再是一個低賤的商人之後。
但此事卻遭到了高適的否定,因為贅婿在大唐是被人看不起的,而李白若入贅將對不起李家的先祖。
為此兩人最終決定去尋李白的好友,孟浩然,若他也不支持那此事便作罷。
中間雖然經曆了一番波折,但最終也是得到了孟浩然的答案,是一個當字。
之後兩人再去黃鶴樓喝酒,趁著李白去做那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時,高適獨自離開了,但還是給出了自己的態度,是一個“否”字。
(大佬的朋友都是大佬啊。)
(這就是圈子的不同,而且李白是孟浩然的小迷弟。)
(就這幾分鐘,靜夜思、春曉、送孟浩然之廣陵全都出來了。)
(童年噩夢啊。)
(要是能重來,我選擇堵上他們的嘴。)
而各朝的詩人則是很懵,那些詩句的確不錯,全都是可以流芳千古的佳作。
可為什麼會成為後世人的童年噩夢,這兩者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嗎?
但是話說回來,他們也沒想到被稱為詩仙的才子竟然會因為錢財和出身最終選擇了入贅。
可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