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般的紅豆,這可是王維詩裡的紅豆啊。】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
天幕上突然出現的這段讓王維都給愣了一下。
“小孩搖頭晃腦背誦詩詞雖然挺有意思的,但是我還沒有寫過這首詩吧?”
“而且即便是我詩詞裡的紅豆,那也隻是紅豆啊,究竟有什麼不一般的?”
【這是幾年前華夏唱詩班推出的動畫《相思》】
【而動畫裡這首王維的《相思》曲折婉轉,意味深長是不少人的愛情啟蒙詩。】
【但其實這是人們曲解了這首詩的含義,因為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江上贈李龜年》。】
【是的,這首詩原本是王維贈送給李龜年,用以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但或許是因為詩詞的內容太過容易被人誤解,所以傳著傳著就變成了愛情詩的典範。】
李龜年也是一臉懵,他可不喜歡男色啊“我與摩詰兄雖是好友,也經常探討音律,但是愛情這兩個字是不是有些誇張了?”
王維才更是一臉無語,好家夥一大早的就拿他開火。
雖然那首詩的確比較容易引起誤會,但你們都不看背景故事嗎?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人曲解了原本意思的語句。】
【春蠶到死絲方儘,蠟炬成灰淚始乾。】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彆亦難》,詩中的“絲”字與“思”諧音,意思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
【而後一句是說,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儘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儘一樣。】
【是一首典型的愛情詩。】
【但是到了現在卻被特指形容老師,比喻老師為教育學生而儘心儘力。】
李商隱“唉,我能說些什麼呢,像我這種冷門詩人能夠把詩詞流傳下去就已經是萬幸了。”
“又哪裡還敢奢求人家能正確理解意思呢?”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詩在現在也被稱為愛情詩的典範,反正動不動就愛說兩句。】
【但其實這句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表達的是“今日我與你一同奔赴沙場,無論生死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
始皇此時很是迷惑“這句詩很難理解嗎?為什麼會被理解為愛情?”
“他們不是讀了十幾年書嗎,為什麼連這點意思都不懂?”
李斯也是翻了翻白眼,顯得有些無語“可能後世人已經不學這些東西了,而之所以理解錯誤是因為他們隻知道這一句。”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蘇軾????
【這句詩一般是用來安慰失戀的人,勸告他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世上還是有很多可以去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