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
王建雖是“東道主”,但很清楚這裡沒有自己說話的份兒。
琅琊王氏來到薑國,毫無根基,眼前這種頂級圈子的談話,琅琊王氏彆說參與,就是蹭個旁聽席位,也算祖墳冒青煙了。
所以,王建十分知足,對嶽川也非常感激。
再看幾個兒子,除了長子侍立在自己身側,垂手恭聽,另外幾個小子都跑得沒影了。
王建心中惱火了一下,隨即搖了搖頭。
能有一個出挑的就行了。
見眾人都不說話,大黃緩緩起身,說道“薑國城內治理得井井有條,稷下廣場修築有條不紊,通往四門的大路也平整、拓寬,來往可並行十二駕車,道邊有暗渠,可供雨水排泄。屋漏者,官府為其修屋,房危者官府為其建居,去歲冬天共計修葺民房362處,重建房屋124處……”
稷下廣場的施工隊有八百少年,還有其他輔助性質的工種,總計千餘人。
嶽川是非常仁慈的人,對稷下廣場的施工隊並不算苛刻,每天十個小時。
聽起來很苛刻,實際上對窮苦人家來說,已經是格外輕鬆了。
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跟“朝九晚五”一樣愜意。
還管吃管住,就等於旱澇保收的“鐵飯碗”。
乾活不累,有工錢,飯菜還管飽,這種東家上哪裡找?不給東家多乾點活,良心怎麼也過不去。
所以,稷下廣場的施工人員下班後也不閒著,在薑國到處轉悠。
這裡牆破了,給他們修修。
那裡路窪了,給他們補補。
這一家屋子漏了,幫他們鼓搗鼓搗。
這一家房要塌了,跟他們商量商量,重新蓋吧。
剛開始都是私下裡的行為,後來大黃知道了,跟龍陽一商量,直接由官方負責,修整城內所有民居,讓百姓能安然過冬,不至於凍斃。
現在說出來隻是幾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但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人命。
這幾個數字鮮活,而溫暖。
不像史書中那般歲大疫,民十一。
聽到這話,眾人都目光閃動,尤其大黃那些同門師兄弟。
他們都是窮苦出身,知道冬天的苦楚。
不說彆人,就是他們的老師南郭合,房頂破了好多年,也一直沒有修補,每次都是弄些麥草糊弄糊弄。
春秋天還不覺得,冬天嗖嗖灌風,彆提有多難受了。
百姓窮苦,很多時候忍忍就過去了,忍不過去也過去了。
每年冬天,總要有一些老人離去。
有些流民眾多的國家,早上天不亮就會有人在大街上轉悠。
遇到流民就會過去看看。
凍硬了的,直接搬上車運走。
沒有人知道運哪了。
大黃停頓許久,繼續念道“城內居民戶籍也都登記完畢,家家戶戶都領養有雞崽。開春之後雞崽長成,開始下蛋,就可以出售給稷下飯莊換取錢財。隻是不知雞蛋應該製定什麼價格?”
雞蛋賣什麼價?
琅琊王氏父子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