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賦,但稍遜一籌的,大約三千人。
剩下都是……普通人。
第一種,在王宮學堂中學習,由龍陽、大黃、孔黑子、長卿、王建等人親自教學,把他們往全才的方向教。
第二種,也在王宮學堂中學習,不過大部分時間是孔黑子的弟子們教,偶爾能接受第一檔次的教學。
第三種,隻是進行基礎的啟蒙教育,然後就教一門謀生的手藝,差不多就是之前南郭合那種教學方式。
第一種高級學堂傾注的資源是最多的,學習時間也是最長的。
甚至沒有“畢業”的概念。
這些學生從入學第一天,就已經是薑國的儲備人才。
用個接地氣的說法就是“包分配”。
第二種中級學堂,優秀者可以進入第一種,反之則畢業,然後包分配或者推薦工作。
第三種初級學堂,絕大部分是未來的抄書工,連抄書都做不了的,就隻能當工匠。
反正薑國有眾多工坊,可以一邊學,一邊“實習”。
直白點說,就是在各個工坊裡開設“學堂”,直接把學生分流過去,在工坊學堂裡進行啟蒙。
學習文字很簡單,抱著一本《龍文字典》就可以。
學堂的老師也不用每天上課,隔兩天來一次就可以。
對於窮苦人家來說,學習文字並不如學一門手藝重要。
就拿百工行業來說,想學一門手藝,首先得拜師。
就算拜師,也不是立刻就能學藝的。
得先在師父家裡端茶倒水灑掃,伺候三年。
三年期間,師父會考驗弟子的品行、心性,做出最終的決斷。
都不說古人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想學一手廚藝,也是磕頭拜師,在飯店裡打白工。
比如說,老廚師是在飯店裡上班的,收的徒弟是過去打白工的,隻管吃住沒工錢那種。
徒弟眼皮活絡,幫師父乾活,下班了給師父捶背捏腿。
有錢的話買個酒弄個菜,把師父伺候舒服了。
師父心情好,傳幾句,讓徒弟自己琢磨。
所以說,學校是最容易學到知識的地方。
但很多年輕人總覺得讀書無用,學習無用,隻想早早進入社會,到社會上學東西。
問一個紮心的問題——學校裡都學不到知識,社會上怎麼學?
同樣的道理,學校裡都找不到對象,社會上就能找到?
動物園裡都打不到獵物,進了大山就行了?
社會唯一能教你的就是——你太年輕了、你太天真了!
薑國這種篩選和分配的方法簡單粗暴。
但是以龍陽等人的眼光,基本不會出錯。
就算有那麼幾個優點不明顯的“大器晚成”型人才,在嶄露頭角之後也會被篩選出來,進入更高層次的學堂。
嶽川隨口問道“薑大郎的弟弟和女兒,分在哪個學堂了?”
不說還好,一說,大黃滿臉的鬱悶。
“高等學堂。”
“哦,不錯啊!張道臨眼光不錯,幫咱們找到兩個寶貝。咦,你怎麼這個表情?”
大黃說道“這倆人之前就聯絡過了,打算收到門下親自教。可是君上看了一眼,喜歡上了,給我截走了。”
嶽川看了看手中那一遝寫著簽名的邀請函。
再聯想龍陽簽名時著急忙慌的模樣。
“難怪他今天那麼好說話!”
(五更完畢,下方是作者說內容,彙報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