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
眾國君商議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伍子胥輕輕咳了咳,現場瞬間恢複寂靜,雜亂的人群也瞬間恢複座次,一個個整理衣冠,正襟危坐。
“《禮》有言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黨者,長也,一聚之所尊也。我等諸國以羊毛為盟,便為羊毛黨!”
伍子胥一番話說完,諸國國君全都神色肅穆,心情激動。
沒想到,自己這個小小的會盟還能牽扯到《禮》上。
夷狄之君沒文化、不識字,但他們知道《禮》,雖然他們對《禮》的認知也就是封麵上這個字。
但是能從《禮》上找到幾段條文為羊毛聯盟做裱,為自己的身份鍍金,夷狄之君感覺倍有麵子。
連帶著對伍子胥也高看一眼。
不愧是大國國相,看看人家,說的一套一套的。
倒是旁聽的嶽川,剛把一杯奶酒湊到嘴邊喝下去,隨即“噗嗤”一聲從鼻孔裡噴出來。
“咳咳咳……”
“什麼來著?”
“羊毛黨?”
嶽川對天發誓,這個詞不是自己教的。
尤其是關於“黨”的一切,嶽川都抱著謹慎的態度。
這種題材不能寫。
但是嶽川怎麼也沒想到,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黨”的概念了。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
後世也有“閹黨”、“東林黨”之類的稱呼,曆朝曆代也都有黨爭,有黨同伐異。
黨,這個字的本義是非公開、暗地裡、私下。
隻是後來一群偉大的人賦予了它色彩和光輝。
嶽川看了一眼周圍,夷狄國君和百姓們全都一臉神聖和向往,那表情絲毫不亞於自己上輩子周一升國旗的時候。
對這些一心渴望融入華夏圈子的異族而言,能用華夏文字書寫的名稱,都是格外高大,能用《禮》注解的身份,都是格外光輝。
“羊毛黨”肯定會成為華夏圈子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伍子胥偷偷掃了一圈。
發現大家都非常滿意,於是繼續自己的演講。
“羊毛聯盟今後將加大放牧規模,著力繁殖優質品種,不斷增加羊毛產量、提升羊毛品質。不過,羊毛聯盟增加放牧規模,勢必會減少耕種麵積,由此帶來糧食的缺口。”
“在此,我宣布,采購羊毛的國家必須用糧食衝抵一部分貨款,至於糧價,我們將以薑國稷下廣場給出的數據為參考。諸國可以自行增減。”
對於這一點,華夏諸國並不反對。
畢竟中原諸國都是農桑為主的經濟模式,糧食產量很高。
在這個時代,糧食就相當於硬通貨。
就算羊毛聯盟不這樣要求,他們也一樣會提出用糧食衝抵貨款。
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像吳國那樣,有大寶劍產業,可以源源不斷掙外彙。
以聶國為例,除了糧食,他們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東西。
說不定連糧食都拿不出來。
其他國家則各有思量。
原本以為羊毛聯盟隻是把控羊毛,沒想到他們還要插手糧食。
這其中,反應最大,也最敏感的,無疑是晉國。
沒有人比晉國更清楚糧食的威力。
想當初,秦穆公在位第十二年,晉國發生旱災,糧食歉收,於是來秦國求救。
臣子告訴秦穆公說晉國無信,不但不能給糧食,反而應該趁這個時候舉兵討伐晉國。
秦穆公最終還是沒有采納臣子的建議,他認為晉國國君不遵守諾言,那是晉國國君的罪過,但是百姓沒有罪過。
於是秦國發動全國人民支援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