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矜。一呼同袍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齊從軍!淨胡塵,誓掃敵寇不顧身!”
崇禎十七年二月初,諒山府城外大校場,一萬多將士排成整齊的隊列,以旅為單位,分為四個大方陣,站在大校場上,扯著嗓子唱著興華軍的軍歌。數月的時間過去,在成子龍和軍衙眾人的共同努力下,興華軍的規模恢複到了戰前的水平,在原有九千人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完整的水兵旅。如此,興華軍擁有騎兵、炮兵、火銃兵和水兵,可謂是兵種齊全。
除此之外,高衡還安排了不少教書先生進入軍隊,教戰士們讀書寫字,不說把士兵們一個個都變成能寫能說的秀才,最起碼是在軍隊中進行了一次掃盲,保證每一個士兵都認識基本的漢字。這種文化的教學將會持續下去,一直到所有士兵都成為書寫流利的有一定文字基礎的人。
所以,高衡特意給全軍寫了一首軍歌,取名為文化青年從軍歌,這首歌的歌詞朗朗上口,很快就受到了將士們的喜愛,在全軍傳唱。
一曲唱罷,高衡走上了點將台,手上有了大筆的金錢,興華軍的物質條件穩步提升,首先就反映在了軍營和訓練場上。軍衙組織人力,在諒山府城外修建了全新的軍營,織布工坊趕製了上千頂帳篷,給將士們使用。
原先在城外的大校場也進行了擴建和翻新,建立了不少新設備和新的訓練場地。方便將士們在其中增加更多的軍事技能。今日,高衡將全軍集中在諒山府,除了訓話之外,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隻見高衡對身邊的範玉點了點頭,範玉小跑幾步走下點將台,片刻後又端著一個托盤上來了。托盤的上麵蓋著紅色的布,讓其他人看不清裡麵究竟是什麼。
他走到高衡麵前,高衡一把揭開了紅布,從托盤中拿出一杆嶄新的,在陽光下反射著懾人寒光的,通體黝黑的火銃。點將台下方立刻傳來了嗡嗡的聲音,顯然是將士們都在小聲討論著高衡手上的究竟是什麼火銃。
“將士們,看見本將手裡的這杆火銃了嗎?這就是興華軍製造局最新研製的產品,燧發銃。”高衡舉著火銃,對下方的一萬多將士展示道。
“燧發銃?燧發銃?”更大的聲音傳來。燧發銃的研製從一開始就是保密的,除了一些高級軍官以外,絕大部分士兵是不知道的。現在興華軍已經取消了長槍兵的編製,打完荷蘭人和鄭氏朝廷之後,他們又繳獲了大量的火繩槍,加上自己的工坊修複和生產的,一共一萬多杆,正好可以裝備全軍。
所以,目前興華軍的編製是兩個火銃旅,一個水兵旅和一個騎兵、炮兵混合旅。因為繳獲了大量的火炮,所以炮兵力量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充,混合旅當中有兩個炮兵營。同時還有不少繳獲的戰馬,不管是在安南人這裡還是在荷蘭人這裡,興華軍都繳獲了數百匹戰馬。這些戰馬高衡一股腦配備給了騎兵營,基本上讓騎兵們做到了一人雙馬。
要知道,一人雙馬跟一人一馬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興華軍騎兵的機動性能大大提高,並且具備了長途奔襲的能力。當然,騎兵的數量還是太少,日後再擴軍,高衡一定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騎兵旅。
高衡點點頭道:“不錯,就是燧發銃,你們現在裝備的火銃都是以火繩點火,現在,我們有了一種全新的點火方式。”說罷,高衡端起火銃,轉身對著點將台上豎起的木靶,毫不猶豫扣動了扳機,砰的一聲,白煙飄過。彈丸飛射而出,準確命中了十幾步外的靶子,將其打得木屑飛濺。
範玉將靶子轉過來,在全軍麵前展示,隻見人形靶子的胸口被打出一個好大的洞,可以想象,如果這種銃彈打在人身上會是什麼效果。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五天前,五天前,高衡正在軍衙中處理公務,忽然有士兵來報,說是火銃工坊的南懷仁和卜彌格等人有了重大研究成果。高衡立刻放下手中的公務,火急火燎趕去了工坊,一進大門,就聽見了爆豆般的火銃聲。
南懷仁看見高衡進門,大笑著衝過來道:“哈哈哈哈,將軍閣下,我們的火銃,我們的燧發銃成功了。”
旁邊的卜彌格也是一臉笑意,高衡迫不及待道:“哪裡,新的燧發銃在哪裡,快拿來我看。”
卜彌格指了指試驗場地上正在不斷打響的火銃道:“就在那。”
高衡連忙走過去查看,一杆通體黑色的火銃展現在他的眼前,高衡拿起一把,仔細端詳。果然跟他想象的一樣,銃機部位已經全部換成了燧發機構,並且讓他驚訝的是,按照當初的設想,他在提點了卜彌格等人紙殼彈的思路之後,他們真的把紙殼彈給造出來了。如此一來,將會大大加快士兵們的裝填速度。
高衡咬破紙殼彈,填充一部分火藥到藥鍋之中,然後將紙殼彈整體塞入銃膛,隨即用通條壓實,然後舉銃扣動了扳機。他能明顯感覺到橡膠複合彈簧的力道,啪的一聲,擊錘落下,火石擦出了火花,砰的一聲,手中的火銃打響,巨大的後坐力讓高衡的虎口有些發麻。
正前方的木靶被打成了兩截,可見若是在真的戰場上,敵人中彈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高衡驚奇道:“這火銃的威力怎麼如此巨大。”
卜彌格笑笑道:“因為我們用了新式火藥作為發射藥。”
高衡一拍腦門,他想起來了,新的製硝方法所生產出來的硝化甘油會成倍提高火藥的威力,這可比加入白糖的黑火藥要好使多了。再加上他們用蒸汽機試製出來的銃管,火銃本身的強度大大增加,完全可以承受這種火藥爆炸的威力,這無形中就提高了火銃的殺傷力。
高衡連忙問道:“你們有沒有計算過這種火銃的射距和耐久度還有可靠性?”
南懷仁上前一步回答道:“將軍閣下,這種火銃的有效射程大約在一百二十步,我們後麵會對其繼續改進,爭取達到一百五十步,但這還需要時間。至於耐久度,我們已經做過實驗,在高強度作戰情況下,一刻不停地發射,至少可以連續發射五十次。至於可靠性,沒有問題,有了複合彈簧之後,我們基本上可以保證百分之百打響,錯誤率大約在五百分之一以下。”
天哪,這個數據太驚人了,高衡瞪大了眼睛。要知道,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意味著什麼,明代一步的計算方法是左右腳各走一步,基本上等於後世的一點五米,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就意味著在一百八十米的距離上對無甲目標有擊殺能力。而火銃之所以能淘汰弓箭,一方麵自然是因為訓練簡單,到了戰場上抬手就能打,不需要臂力。
另一方麵就是火銃的威力和破甲能力遠遠大於弓箭,按照對無甲目標的殺傷距離測算,南懷仁等人研製的燧發銃至少能在八十步的距離上破單層甲,南懷仁也做過實驗,在五十步到六十步的距離上能破雙層甲。後世高衡對古代的鎧甲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也喜歡關注一些介紹鎧甲的短視頻博主。
在明代,能穿雙層甲的已經是精銳士兵,像是清軍的巴牙喇兵,也就是三層甲,這已經是清軍的頂級戰鬥力。他們往往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穿三層甲,因為三層甲會極大地消耗馬匹的體力,影響騎兵的機動性,不僅僅是馬匹,就算是士兵,穿戴三層甲作戰,不出一會,體力就會透支。
即便是巴牙喇,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外麵棉甲,裡麵鎖子甲,在極端情況下會在棉甲外麵再罩一層棉甲或者紮甲,作為全軍的開路先鋒。這種裝備在冷兵器時代基本上是刀槍不入,即便是明軍的三眼銃或者五雷神機也打不穿穿戴三層甲的巴牙喇士兵。
但是興華軍研製的燧發銃不一樣,經過各種先進技術的加持,在三十步的距離上,破開三層甲輕而易舉,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將來有可能麵對清兵那樣的重甲部隊,他們在武器上也是占儘了優勢。
高衡可以想象,假如上萬名火銃手在平原上排成巨大的陣列,手持這種燧發銃,在百步的距離上齊射,會形成多麼強大的火力,在這個時代,又有什麼樣的軍隊能突破如此強大的火力網。
高衡問道:“射速呢?射速有沒有測算過?”
南懷仁立刻回答道:“測算過,一個熟練的射手在使用紙殼彈的情況下,每分鐘可以打出三發銃彈,按照你們的說法,就是二十息可以打出一發,若是在緊急情況下,自由射擊,不考慮精度的話,每分鐘四發也沒問題,當然,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高衡點了點頭,每分鐘四發,也就是十五秒一發,按照傳統三段擊的模式,步兵線列交替射擊,等於是五秒鐘一發,若是按照興華軍目前訓練的五段擊模式,也就是一個營五個連,以連為單位交替射擊,那就是三秒一發,這種不間斷火力可以持續五十輪,一個營在短時間內打出五萬發銃彈,這是什麼樣的效果,在這個時代簡直不可想象。
高衡正要轉身表彰卜彌格等人,隻見卜彌格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來到了他的身後,他遞上手中一個物件道:“將軍請看。”
高衡疑惑了一下,當看清卜彌格手上的東西之後,高衡徹底愣住了。“這!這是,刺刀!”高衡失聲道。
“刺刀?好名字,我還正在為這個東西的命名想破了腦袋呢。”卜彌格笑道。
不錯,卜彌格手上拿著的正是一柄刺刀,就跟尖細的長矛矛頭差不多,隻不過底部有圓柱形的刀柄。高衡立刻問道:“這是誰想出來的?”
卜彌格指了指南懷仁道:“年輕人點子多,是南懷仁提醒我,步兵在作戰的時候不能完全放棄冷兵器,按照現在的歐羅巴戰爭模式,士兵們往往要在腰間佩劍,我看興華軍的士兵也配備了腰刀,這太不方便了,所以南懷仁便建議將火銃和長矛結合起來,便有了這種,額,刺刀。”
“您看,作戰的時候可以這樣。”卜彌格一邊說一邊演示,將刺刀的刀柄插入了銃口,這樣火銃就變成了一杆長矛。“您看,這樣的話,如果銃彈打完,或者敵人衝上來近戰,火銃兵就有近戰能力了。”
高衡道:“我提個意見,你看,為何不把下方的刀柄換成空心圓柱體,套在銃管的外麵,你們隻需要在銃管和刀柄上做一個卡榫,套上去之後旋轉刺刀,將卡榫卡住,這樣火銃既能開火也能近戰。”
“天才,真是個天才的想法。”南懷仁忍不住拍手道。本來以為想出刺刀,他自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可是高衡一來,一句話就給他的刺刀做了升級,是啊,按照高衡的方法,火銃既是冷兵器又是熱兵器,可以互不乾擾。
卜彌格豎起大拇指道:“我的上帝啊,將軍閣下,你的腦子裡還有多少驚人的想法,您實在是太讓人捉摸不透了。”
高衡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後腦勺,這他娘的哪裡是他想出來的東西,隻不過他在博物館和電視上見過而已,但凡是看過拿破侖相關電影的或者是玩過相關遊戲的,誰不知道十九世紀初的刺刀是什麼樣子。
“將軍,這杆火銃還沒有名字呢。”南懷仁道。
“你們是西洋人,就按照西曆命名吧,叫四四式如何?”高衡說道。
:.